“媽媽,我好想你……”8月13日晚7時許,湖北黃石市西塞山區河口附近,3名六七歲的小女孩緊拉著小手,眼睛噙著淚,茫然地站在十字路口。3個小女孩從湖北陽新縣韋源口鎮出發,步行9個多小時來到了黃石西塞山區河口,中途連口水都沒喝。她們讀小學一年級,爸爸媽媽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爺爺奶奶。(8月15日《楚天時報》)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小樂的爺爺奶奶出去打牌了,獨自在家的小樂突然想起了媽媽,傷心地哭了。于是另外兩個女孩也同病相憐,一起決定外出找媽媽。沒有具體的地址,只是盲目地尋找。
三個六七歲的女童,步行9個多小時找媽媽,是一種怎樣的滴血呼喚?本應是正常的父母親情,卻被外出打工而生生隔開,這樣的親情呼喚,作父母的是否聽到?還好,孩子幸遇好心人,及時得到了警方幫助,沒有遇到更大的安全風險,算是平安回家了,然而回家后,她們還能“找到媽媽”嗎?
讀這個故事,心酸酸的,一句“我很久沒見到媽媽了,我們想媽媽”直擊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部位?!跋雼寢尅边@個要求并不高,在孩子懵懂天真的心里是一種最自然的吶喊,每個作父母的,都應該好好反思。
外出打工不是錯,但不能把孩子扔在家鄉不聞不問,就像自己下的一個蛋甩給了爺爺奶奶,就是大錯。別忘了,作為第一監護人的父母,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婚姻法和教育法相關規定,應該盡到相應的養育責任。家里有父母老人,有幼小的孩子,都需要打工父母“?;丶铱纯础?。
討生活,忙沒時間,或許都是一些打工父母的理由。但別忘了自己應有的責任,特別是教育孩子的責任。時間,只要擠還是有的,可以請年假回家探親,也可以打電話或QQ視頻見見孩子,撫慰一下孩子幼小的心靈。現在正是暑假,孩子渴望見媽媽的心更加焦灼,父母應該積極想辦法看看孩子。
事實上,隔代教育永遠代替不了父母的親子教育。兒童時期是人身體發育、性格養成、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由于生活環境不穩定,缺乏父母親的關愛,部分留守兒童成長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親情缺失、科學喂養、教育監護、安全保護等問題都很突出,致使許多留守孩子最后成為“問題孩子”。這些問題固然需要政府及職能部門幫助解決,但更主要的是要靠孩子父母親自落實。
打工父母不能為了“票子、房子”而虧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就要從重視兒女的教育開始,從親子教育做起。為了教育孩子,可以積極創造條件回鄉創業就業,或是把孩子帶在身邊就讀。三個女孩步行找媽媽的故事,應該警醒更多的父母。(徐大發)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18萬里茶道喚醒的“八省通衢”
- 2014-06-17愿血鉛之害喚醒更多的后知后覺者
- 2014-05-05妻子遭劫匪硫酸潑臉“形如廢人” 丈夫用愛喚醒
- 2014-04-25建陽"漂流一本書、傳遞一份愛"活動喚醒閱讀激情
- 2014-04-23喚醒文明古國的閱讀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