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猜想
原船規模?推算長25米,和后渚沉船相當
泉州海交館考古部傅恩鳳主任說,古代木船與桅桿有個“1:0.8”比例。這根桅桿加上旗幟的高度約20米,則搭配的木船長度約25米。這個長度,與1974年在后渚發現的南宋沉船殘存相當,那艘古船的載重量為200余噸。
在泉州海交館,現在保存有兩根約16米的桅桿,是早年從惠安的廢棄帆船上拆下的,約有百年船齡。這艘船有多久,暫時難以確定,但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一直都靠風力驅動船只。
傅恩鳳說,桅桿和船只本身的款式構造沒有必然聯系,無法推測船只款式。
船身在哪?或為清朝運糧船,或是外國商船
船在哪兒呢?一種說法是清朝沉船,購買者則猜測是外國商船。
溜石村當地上了年紀的村民都知道,清末曾有艘大的運糧船在附近江面沉沒,高高的桅桿露出江面,當年過往的船只繞行。有人覺得,這根桅桿就是當時那艘運糧船的,挪位到了蟳埔水下。
吳先生則說,桅桿的密度相當大,不像是中國南方木料,因此推測是外國商船所用的桅桿。
價值幾何?除了文物價值,還可能是陰沉木
近年,一些被拆解后的船木,被人作為商鋪大門,或做茶幾坐椅等。泉州經營仿古家具的張先生介紹,木質漁船逐漸被淘汰,船木成了一種稀缺資源,一張船木做成的1.5米長的桌子,可賣一萬多元。
收購者吳先生說,他曾將桅桿部分木料取來焚燒,灰是紅色的,和陰沉木燒的灰差不多。他認為,桅桿如果浸泡上千年,在缺氧高壓下,有可能形成烏木。他還說,如果是外國商船的桅桿,則更是為海上絲綢之路再添新文物。
如何保護?解除鹽分破壞,請專家前來會診
劉志成說,桅桿長時間浸泡在鹽分高的入海口,出水后太陽曬,會把木結構撐開,從而破壞整體。他建議及時頻繁地噴水,把鹽分去掉。
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說,接下來會請專家為桅桿會診,看是否浸泡在水中淡化。將來,則考慮做個展示臺,在博物館大門前的水池處展示。對于桅桿出水的周邊,還將考慮進一步探明水下是否有船體殘存。
泉州市博物館考古部范主任則說,對以陳列文物為主的博物館而言,如何保護是個新問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16陳嘉庚紀念館成為“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試點”單位
- 2014-05-15民辦博物館:熱度背后的生存尷尬
- 2014-05-08一個人的家庭博物館之夢
- 2014-04-23洋“魔”女情迷中文 魔鳳飛福建博物館義務講解
- 2014-04-15探訪亞洲最大規模的韓國濟州航空宇宙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