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桅桿閑置晉江灘涂兩年 商人萬元買下贈博物館
桅桿底部已長出不少海蠣殼
收藏方:
博物館請吊車運回 專家將會診
要收藏這根桅桿的泉州市博物館,專程調來一輛8米長、載重3100公斤的吊裝車。
昨日下午,吊裝車師傅掛好長繩,朱永太父子跳入水中將繩子捆定桅桿,桅桿被順利吊起。
大桅桿出水時,上面附著許多海藻,還有星星點點的牡蠣殼。為了保證運輸安全,工作人員在桅桿尾部系上紅綢帶。這下,更拉風了,一路護送,不少司機和路人都盯著看。
放在博物館入口處,用卷尺量,長17.85米,底座開裂后直徑達50厘米,頂部直徑20厘米。
考古研究者劉志成發現,桅桿底部有七處規則鐵箍,應該是將桅桿固定在船上所用的;靠近頂部處還有兩處生銹的鐵孔,估計是用來捆扎風帆、旗幟、燈籠所用,最頂端應該還有輪滑。
中間人:
考察4月后萬元買下 捐出來研究
這根大桅桿,能從晉江灘涂運到博物館,還得感謝一個人——購買并捐贈者吳先生。
吳先生不愿意面對鏡頭。他是南平人,在洛江做生意,對木頭收藏鑒賞有些心得,從圈內朋友處聽說這根桅桿的消息,就花了4個多月去考察。吳先生決定以1萬多元價格購買,朱永太父子覺得價格合適,也就賣了。
這根桅桿到底是什么木材所制,到底什么來頭?
吳先生一直想解開這個謎團,多方打聽,得知省內高校能幫忙確定木頭的樹種,但也不能準確測出入水年份。最終,吳先生決定捐贈給泉州市博物館,希望他們來研究和收藏保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7-16陳嘉庚紀念館成為“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試點”單位
- 2014-05-15民辦博物館:熱度背后的生存尷尬
- 2014-05-08一個人的家庭博物館之夢
- 2014-04-23洋“魔”女情迷中文 魔鳳飛福建博物館義務講解
- 2014-04-15探訪亞洲最大規模的韓國濟州航空宇宙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