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桅桿閑置晉江灘涂兩年 商人萬元買下贈博物館
昨日中午,近18米的桅桿被綁在船底運到江濱北路岸邊,隨后起吊裝車
東南網8月14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吳月芳 謝明飛 實習生 蔡梅瑩 文/圖)昨天下午,一輛吊裝車載著一根長長的大木桿,經過泉州市區,開往泉州市博物館,吸引了不少市民注目。
這根木桿,是兩年前從晉江入海口打撈的沉船桅桿,被一名商人購買,昨贈給泉州市博物館。桅桿殘存17.85米,刷新泉州已發現桅桿長度紀錄。按推算,原來的木船可達25米長,和1974年在泉州灣發現的南宋古船殘存長度相當。那次考古發現,轟動全國。
發現者:
蟳埔水域打漁撈起 閑置在灘涂
這根桅桿,實際上在兩年前就被發現了。發現者,就是昨天送桅桿來的朱永太父子。
這對父子是晉江溜石村的漁民。溜石自古享有盛名,不僅是“郡溪入海第一門戶”,宋元時期,更是泉州港往來船只進入晉江水域的必經碼頭。
記者問桅桿尺寸有多大,父子倆說不出確切的數字,反正當時從蟳埔水域打漁時撈起來,就用漁船拖回來,放在溜石村岸邊的灘涂中。
問原來的船年份有多久,他們就更不清楚了,只覺得應該是艘大船,肯定有些年頭了。
昨天中午12點半,他們趁著漲潮,將桅桿綁在兩艘電動舢板船下,努力駛近江濱北路的岸邊。待泉州市博物館調用的吊裝車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7-16陳嘉庚紀念館成為“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試點”單位
- 2014-05-15民辦博物館:熱度背后的生存尷尬
- 2014-05-08一個人的家庭博物館之夢
- 2014-04-23洋“魔”女情迷中文 魔鳳飛福建博物館義務講解
- 2014-04-15探訪亞洲最大規模的韓國濟州航空宇宙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