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公布2014年第一批列入中央財政支持范圍的中國傳統村落名單的通知》中得悉,黃山市黃山區永豐鄉永豐村、岳西縣響腸鎮響腸村、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鎮石門高村等28個中國傳統村落位列其中。而在入選的327個傳統村落中,安徽省獲得首批中央財政支持的傳統村落數量,位居中部六省和華東地區第一位、全國第二位,從簡單化地推進城鎮化建設到注重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我們似乎對未來城鎮化建設和生態建設的趨向理性發展充滿了希望和期待。
2012年底黨的十八大上“新型城鎮化”作為未來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被提上日程,“城鎮化”成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話題。它被很多人認為是今后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強大引擎,同時也被認為可能會改變數億中國農民的生活。而正是從那時起,我們也從隨后在土地征遷、農民入城、城鄉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引發的社會熱點問題中,隱約感覺到,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這條道路,不僅僅只是曲折和復雜四字可以概括的。
而2013年據外媒報道,國務院否決了發改委提出的城鎮化草案,據此發改委40萬億的城鎮化草案也夭折了,因為如此大規模的支出很可能會進一步推升地方債務和加劇房地產泡沫現象。其實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中國在房地產開發熱潮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以及地方政府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急功近利和喜大好功現象,曲解了城鎮化建設的實質。最重要的是可能有很多地方政府或部門,認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質就是推行房地產開發,這種觀念和做法實在是極其危險的。
有一段時間內,關于城鎮化進程中“千篇一律”、“照搬照套”、“一個面孔”的現象引發網民的熱議,不少古城用“拆真建假”的方式解決文保與開發的問題,各種仿古建筑,仿古城區蜂擁而起,似乎那樣就可以留得住鄉愁,守得住文化,殊不知,“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載體,卻正是這樣不斷從人們的視野中被抹平了,成為傷心的回憶。這樣簡單的發展方式不僅浪費了文化資源和金錢,更讓我們眼中的城市陷入了“千城一面”的尷尬。因為,所有的記憶,都是要有根的;文化,是要有溯源的,也都是需要有所依附的。如果每個人回望故鄉的時候,只有似曾相識的捏造感,卻尋不回記憶中一絲一毫的痕跡,難免會有缺撼,也難免會心生遠離。而用“拆真建假”這樣的做法試圖留住鄉愁,不僅是一種浪費,毫無益處,更會從我們的記憶中抹去原本應有的親切與懷舊之情。
5月初在浙江荻浦村開業的美麗鄉村,建成老房子泥石壘墻、木梁黑瓦、木桶石槽和帶有濃厚懷舊色彩的鄉村茶吧,用原本又臟又臭的養豬的石頭房子改造變身為茶吧,這樣獨具創新的手法卻吸引了眾多的游客,這一改造也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典型示范”。所以說,美麗鄉村,不一定要有固定模式,更不在于拆了建、仿,或者建了拆的折騰,而是在于要因地制宜,用創新的視角,還原出一個地區的特色,讓真正源自鄉土的氣息,讓純樸厚重的風情,讓值得懷舊的往事,吸引久居在浮躁、喧器的城市中的人群。在這里,可以忘記一切的俗念、名利的爭逐;很多風景,很多事情,人為地制造出來便失去了原有的真本面貌。
永遠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僅僅是對于一個人,也是對于一個城市,一個村落至關重要的規則。相信很多人童年的鄉村記憶中,都會有湛藍湛藍的天空,浩白浩白的云朵,還有曲曲折折稻香掩映的小徑;我們可以懷念香甜香甜的空氣,翠綠翠綠的原野,還有星辰爍亮的天際。現在的城市生活中,我們自以為擁有了很多,其實卻十分的貧瘠,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淡漠,隔離;曾經我們以為的一無所有,卻實在是擁有了很多的精彩和樸實。
當炊煙點燃鄉愁,就讓推進傳統村落保護的步伐,使我們每個人的鄉愁都有場所可以寄存,可以安放,讓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也得以有安身之處。(王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9"福州最拉風的水域"龍祥島:望山見水 留住鄉愁
- 2014-03-25留住福州老地名,留住鄉愁
- 2014-03-24別讓“鄉愁”變“愁鄉”
- 2014-03-24唯有文化常青 才能鄉愁永駐
- 2014-03-24新型城鎮化既要講“鄉愁”也要談“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