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一個人沖進倉庫去取血,一個人在外面接應
市中心血站現有庫存最多的是O型血漿,包括新鮮血漿和普通血漿,有100多萬毫升。供血科待檢庫有一間小屋,專門用來存放這些血漿,門口的液晶顯示屏上亮著一個數字:-31℃。此時,記者用隨身攜帶的溫度計,測到的室外溫度是35℃。
拉開一道看似普通的金屬倉門,一陣看得見的刺骨寒氣撲面而來。雖是大白天,但里面的光線十分昏暗。“麻煩開下燈。”記者忍不住提出要求,得到的回答是:“已經開了,燈都被霜遮住了。”
當眼睛適應了倉庫里的光線后,記者看到,倉門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霜,里面擺滿貨架。五層的貨架上,小包的血漿被打包成一個個大包,所有架子上都掛滿冰凌,有的長達10厘米。林雪琴說,這里的冰每隔兩三個月都要定期請專人清掃,否則空間都會被冰霜占滿。
“在倉庫里面不能待太久,你一進去就會懷念外面溫暖的世界啦。”她說,到倉庫里取血漿,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挑戰。為了減少出入倉庫的次數并盡可能縮短時間,他們都是按需求做好計劃,每次進去兩個人配合,一個迅速沖進去拿,另一個則在外面接應,一趟過后兩人輪流交替著進出。
為了避免工作人員凍傷,血站準備了兩件軍大衣。剛開始,大家進出血庫都會穿上大衣,但時間久了,他們發現穿了大衣身體變得濕重,行動不利索,雖然可以保暖但取血漿卻不方便。現在大家索性都直接沖進去,咬咬牙忍一會。
由于血漿有保存期限,因此每次進去都必須找到并取出最早放進去的先用。“冬天我們都穿羽絨服,溫差沒那么大,進進出出感覺稍好一點。最可怕的是夏天。”林雪琴說,夏天大家都穿著單衣單褲,進去一趟太煎熬了。
現在,只有清理冷庫的工人才會穿棉大衣進去,他每次工作要兩個小時左右,即使穿著棉大衣也受不了,干幾分鐘就得跑出來暖暖身子。
-50℃
半小時內速凍成冰,以保存凝血因子
林雪琴到中心血站之前,在醫院當護士,也采過血。
“血站建站那時候,血液還是買的。當時整個廈門臨床用血量并不大,保存血液用的是冰箱,血站有兩三臺。”她說,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儲血的設備也多了起來。近幾年,由于手術病人越來越多,加上同城化帶來的外地病人,臨床用血量猛增。
血站日常采集的血液運回后,都會在2.5個小時內進行濾白和分漿處理。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的保存溫度:全血和紅細胞在4℃±2℃內,可保存35天;血小板要在22℃±2℃并不斷振蕩,可保存5天;新鮮冰凍血漿在-20℃以下保存,可保存1年。
制作成分血血漿時需要在30分鐘內速凍成塊,這樣才能保存住其中的凝血因子,達到最佳治療的效果。林雪琴指著一臺速凍箱告訴記者,工作時,它的溫度可以低至-45℃至-50℃。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21莆田城廂區常太鎮派出所民警 樂當百姓的守護者
- 2014-06-23杜絕舌尖“剩宴” 守護舌尖文明
- 2014-06-23“誠信媽媽”用生命守護誠信
- 2014-06-18福州狗狗版“生死不離”:兩狗爭相守護死去同伴
- 2014-06-16愛心媽媽組“愛心家長護導隊” 成孩子們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