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血"守護者穿梭酷夏極寒 百米沖刺取血漿守護生命
中心血站“小南極”存放著珍貴的“熊貓血”。
地球上自然溫度最低的地方在南極,零下89.2℃。廈門也有一個“小南極”,溫度達到零下79℃。這就是中心血站的冰柜,“小南極”保護的是“熊貓血”。
守護著這個“南極站”的,是中心血站供血科的7名工作人員。若到真正的南極,人至少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但在這里沒有,每一次入庫取血,就得接受驟冷驟熱的考驗。南方人怕冷,但是冬天對他們來說比夏天更有“人情味”,因為工作時溫差可以減少十幾度。越是酷暑溫差越大,越是一種挑戰。
廈門晚報訊 文/圖 記者 蘇奇 通訊員 王宇征
-20℃
徒手為“冰血”貼標,一天最多超千袋
林雪琴是中心血站供血科主任,1990年廈門血站正式建站,就在這里工作了,是血站的“元老”之一。
她說,一袋血采集后,先要送到供血科交接,再到成分科濾白和分漿,隨后回到供血科進入待檢庫,等待血液檢測結果報告。合格的貼上標簽進入合格區,存疑的則要再次檢驗,仍不合格的將進行報廢處理。
紅細胞、冰凍血漿、機采血小板等每種血液成分都有自己唯一的標簽,這是它們的“身份證”。標簽上標有名稱、容量、儲存條件、有效期及血站名稱、許可證號等內容。化驗合格后,所有的標簽都得手工貼上去。
“血漿拿出來的時候,都是-20℃以下,跟冰塊一樣,非常難貼。” 她說,多的時候他們每天要貼1000多袋,平均每天貼600多袋。貼標簽得兩人輪換著來,如果一個人貼一上午,手都會凍僵。
“不能戴手套,戴了手套不好操作。”林雪琴說,凍成冰塊的血漿如果不小心摔到地上就裂了,“這些都是很珍貴的救命血,一袋都不能浪費。”
林雪琴說,因為常年在驟冷驟熱的環境中“穿越”,她和幾名工齡較長的同事都落下了職業病,每到陰雨天氣,手指關節和膝蓋便會酸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7-21莆田城廂區常太鎮派出所民警 樂當百姓的守護者
- 2014-06-23杜絕舌尖“剩宴” 守護舌尖文明
- 2014-06-23“誠信媽媽”用生命守護誠信
- 2014-06-18福州狗狗版“生死不離”:兩狗爭相守護死去同伴
- 2014-06-16愛心媽媽組“愛心家長護導隊” 成孩子們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