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辦慈善超市,就是為了照顧低保戶、五保戶和‘三無’(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人員,在政府發放的低保金之外,再給他們提供一層生活保障。”林金發介紹說,這家慈善超市由荔城區慈善總會主辦,不對普通市民開放營業,目前已覆蓋荔城區鎮海、拱辰兩個街道的654戶城市戶籍低保、五保和“三無”人員。一戶一本慈善救助物品領取證,每年可免費領取600元以內的生活用品,每個季度領取一次。
每年600元,數額雖不多,對困難家庭來說卻是雪中送炭。陳永珍因為手部殘疾,勞動能力有限,一輩子沒能娶妻生子。過去,除了每月400多元的低保金,他還能靠蹬三輪車拉貨賺點錢補貼家用。這兩年,已過花甲的陳永珍沒有力氣拉貨了,慈善超市發放的領取證讓他十分欣慰:“以前油和大米都要自己買,還越來越貴,現在可以去慈善超市里免費領,就是買的話也比普通超市便宜!”
慈善超市,受益的不僅是城市戶籍困難群眾,農村困難群眾也能受到這張保障網的庇護。林金發說,目前,鎮海、拱辰兩個街道的農村戶籍低保戶還尚未從慈善超市中獲益,“明年就要把他們納入進來,到時候會增加到1000多戶,我們正準備再找一個倉庫”。
慈善超市下鄉的步子也已經邁出。去年,西天尾鎮在全區4個鄉鎮中率先開辦了農村版慈善超市,覆蓋全鎮400多名農村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人群。
4日上午,記者看到,西天尾鎮慈善超市開在了位于繁華地段的敬老院里。因為場地限制,經營面積比城里的小,但貨品更為豐富,有醬油、醋、鹽、洗發水等更豐富的生活用品。超市管理員陳國雄告訴記者,剛開始,貨物的選配也跟城里慈善超市一樣,但后來發現農村不像城市那樣購物方便,群眾也反映說希望多采購一些品種,所以種類慢慢多了起來。
除了貨品有所區別,農村版慈善超市的舉辦力量也改為區慈善總會和鄉鎮各擔一半。西天尾鎮民政辦工作人員介紹說,去年超市開辦時投入約22萬元,其中慈善總會和鄉鎮各籌措11萬元,此外還有當地愛心企業捐贈的物品。
“一方面跟城里學,借鑒憑證領取按次登記制度;另一方面探索適合農村的方式,比如城里是周一到周五營業,我們是周末營業,因為這符合農村地區趕場的傳統習慣。”陳國雄說。
目前,農村版慈善超市已經在西天尾鎮積累了經驗。記者從荔城區慈善總會獲悉,總會正在城市版、農村版兩個慈善超市試點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總結創辦經驗,并計劃在全區城鄉逐步建立慈善超市,形成區、鎮(街)、社區慈善超市供應網絡,為困難群眾編織出結結實實的生活保障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25屏南縣:成立慈善總會 已募集慈善基金兩千萬元
- 2014-06-17扶或者不扶 并不難 選好慈善大使 共筑好人之城
- 2014-06-17選好慈善大使 共筑好人之城
- 2014-06-05南安市2014年投入500多萬元開展慈善救助
- 2014-06-05長樂市慈善超市成立 捐贈和發放情況將定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