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則新聞讓我分外揪心。老人摔倒,反遭誣蔑撞人,幫人者悲憤之下自殺以示清白;而該名被撞老人事后也承認:是自己摔的,誣賴是因為想要點錢。而近日,哈爾濱的老人配發“扶我卡”,卡的證明有老人的照片、出生年份、病史及老人的聲明;卡的背面有老人親屬的聯系電話、居住地和救護電話。正面有四個大字“請您扶我”。
類似的新聞似乎沒有停止過,并且引發了社會一場長期的大討論:老人跌倒,該不該攙扶?原本十分簡單的一個問題,竟然成為拷問社會諸人的一個難題,不可謂不悲哀。屢見報端的新聞一次又一次讓人們產生了這樣的觀念:遇到老人摔倒,最好,還是不要去扶。有的人怕惹禍上身,有的人怕麻煩,更多的人是失望——正義沒有人伸張,做了好事卻要被誣賴,甚至百口莫辯。人心究竟何其險惡,社會究竟何其復雜,才能讓善良被玷污得如此徹底,非一死不能明志?!
然而,人性的問題非常非常復雜,要避免這種狀況,必須從制度建設與精神建設結合起來。一個好的制度,能夠通過法律、社會來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讓行善者收到保護,讓作惡者自食其果,這就是法律制度應該有的作用。王陽明曾云:“罪莫大于掩人之善”,一個制度如果湮滅了人性中的善,那就是一個罪惡的制度;而精神建設,則能用向上的正能量激濁揚清。曾經看到一個評論,當看到老人摔倒時,所有人一起扶,讓他不知道要誣賴誰——這雖然是笑話,但給我們提示:當行善成為每個人的內心驅動、自發行動,惡的黑暗一定會被善的光明消滅。
孟子有云:“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他主張:“人性本善”。這固然是儒家對于天下的美好愿景,但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跌倒的時候能有人伸出手,拉自己一把。設身處地的想想,扶人還是不扶,原本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沒有那么復雜、沒有那么多心計,不過是聽從自己的內心罷了。(黃敏)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2廈門熱心的哥扶起摔倒阿婆 助人為樂不怕“碰瓷”
- 2014-04-30漳州:七旬阿婆摔倒流血 好心市民勇敢將她扶起
- 2014-04-14老伯血壓升高摔跤撞向公交 被好心人扶起喂水送醫
- 2014-04-14廈門一老伯摔跤撞向公交 被好心人扶起喂水送醫
- 2014-04-03龍巖阿婆小區門口突然摔倒 4位熱心市民扶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