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的夢想
時隔一年,記者再來到黃田村。談起老支書,黃田村民或沉默或哀傷,他們仍沉浸在失去老支書的悲痛中。
“作為一名農村黨支部書記,先進性就體現在是否能夠團結帶動一幫人干事業,把村里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群眾當作自己的兄弟,多為群眾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把群眾的微笑當作自己最開心的事?!痹陉惼鋫パb滿了兩個大箱子的村工作筆記里,寫著這樣幾句話。這些筆記見證了他20多年來扎根基層,清正廉潔,帶領干部群眾修路、造林、建養殖場,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生動故事。
黃田村有11個自然村,2300多名村民。“山頭光溜溜,河水溪中流。女人走仙游,男人到處溜?!表樋诹镎f的是早年黃田困苦,姑娘都嫁到鄰縣仙游,男人無田可種,沒有活路,光棍多的景象。
陳其偉的父親是老地下黨員,母親是老交通員,父母親的人格影響著他。1987年12月,陳其偉任村支書。那時的黃田村荒涼破落,羊腸小道、破舊鵝卵石房,水、電、路、電視、電話,樣樣不通。
71歲的周太源在村里當了45年文書。他回憶道,1987年至1997年,陳其偉帶領村民整修了大壟至黃田、黃田至筆架林場,黃田至溪坪、溪坪至蔡田20多公里山路;1991年,高壓線路架到黃田,黃田人用上電;1995年,小學教學樓落成,老師學生們告別了搖搖欲墜的泥土房。
奄前自然村的陳阿婆對自來水的感受最深。她說,黃田村村民一直吃山泉水,用水緊張。1995年,陳其偉勘察發現,奄前村山泉多,便跑部門籌來資金,定線路,買水管,村民們投工投勞,很快,自來水通了。那天,村民燃起鞭炮慶祝:“我們是涂嶺鎮頭一個通自來水的村莊!”
周太源向記者列舉村里的變化:1995年,村部大樓建成;1999年,改造40千瓦水電站;2001年,建成小學教師宿舍樓;2002年,建成125千瓦水電站;2003年,辦起鐵觀音茶廠;2004年,辦起服裝加工廠;近幾年,養殖場、養魚場、茶場紛紛辦起來了。據統計,1987年,黃田村村民人均純收入120元,到2011年,達到1.1萬元。
去年,一位在龍巖工作的干部時隔10多年后再到黃田時,感到黃田的變化太大了?;佚垘r后,這位與陳其偉素昧平生的干部寫了一封信給陳其偉:“我雖不是農村干部,但家居農村,深深理解農村干部創業的艱辛。兩次到黃田村,村貌的變化令人驚喜。聽友人介紹才知您是領路人,有您這樣的村官村民有奔頭,感謝您!”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追記最美書記文建明:用生命拓寬群眾的“深度”
- 2014-02-21他又“出差”去了——追記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蓋軍銜
- 2014-02-21“藍領先鋒”追夢人——追記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蓋軍銜
- 2014-02-20追記全國勞模、廈工培訓中心總監蓋軍銜:一名產業工人的報國情懷
- 2013-12-06一堂沒有講完的質量分析課 追記“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鄭開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