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廈門2月20日電(記者朱海黎、蘇杰、項開來)他僅小學畢業,卻摘取了中國工人最高榮譽“中華技能大獎”;他是第一個赴南極參加科考活動的中國工人,前后三赴南極,為中國南極科考隊提供機械維護保障并出色完成任務;他誨人不倦,培養出幾十名優秀技術能手,培訓學員3000多人。這就是已去世近一年的“全國勞動模范”、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蓋軍銜,在機械維修工的崗位上演繹的“藍領先鋒”不平凡的追夢歷程。他未能完成的三個夢想令人感佩,續夢故事更令人感動。
未完成的第一個夢想:做一套機械維修教學軟件
“在醫院病床上,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他還在問挖掘機維修軟件制作的進展情況。”蓋軍銜的徒弟、高級技師鄭龍枝動情地說。
做一套廈工系列產品三維動畫教學軟件,是蓋軍銜生前未能實現的一個夢想。2012年,在廈工首席技能大師蓋軍銜主持下,公司開始研發裝載機和挖掘機維修的三維動畫軟件。當年12月底,蓋軍銜已完成了裝載機部分,挖掘機部分正進入攻堅階段。一向身體健壯的他,體檢時卻已是胰腺癌晚期。
這套目前在國內機械行業尚屬唯一的教學軟件仿佛是蓋軍銜人生的一個縮影。他一生追求卓越,探索創新,從不退縮。在廈工,蓋軍銜是公認的“技神”。每遇到技術故障,領導馬上會說“趕緊找蓋神仙。”
知師莫若徒。鄭龍枝回憶起師傅,仿佛又回到了與老蓋一起工作的歲月,他說:“師傅的功夫實在太好了,聽聲音就能診斷出機器的故障。”一次,中東客戶打電話反映裝載機出現故障,可老蓋人在巴西。最后,他讓客戶把電話靠近機器,通過長途聽聲,就判斷出故障原因,并順利地解決了問題。
在廈工人心目中,蓋軍銜是一個傳奇。1975年參加工作的他,原是廈工裝配車間的一名普通鉗工,但他不滿足于“遞扳手”的角色,而是勇敢地向技術和知識進軍。通過幾十年如一日的學習鉆研和創新進取,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實現了從一名普通工人向掌握現代工程機械技術的高級實用型技能大師的跨越。據統計,他為企業主導產品的生產制造解決了近百項技術難題,僅改進裝載機電路設計一項每年就可為企業節約成本200萬元以上。
白雪皚皚的南極,留下了蓋軍銜奮進的足跡。1998年,在南極中山站,面對自己不懂的德文技術資料,他憑借扎實的技術功底修復了三臺德國產的雪地車,為科考隊挺進內陸冰蓋備好了交通工具。2004年,在進入南極冰穹A海拔5000米的最高區域后,蓋軍銜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身體接近休克,但他仍然堅持工作,完成了搶修發電機組的任務。
2013年4月25日,“技神”走了,享年58歲。未完成的教學軟件成了他人生的最大遺憾。半年后,在徒弟們的接力攻關下,這套領先國內機械行業的教學軟件終于完成。鄭龍枝說:“令蓋師傅魂牽夢縈的教學軟件完成了,他率領大家圓了我們藍領工人一個共同的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1蓋軍銜的故事
- 2014-02-20追記全國勞模、廈工培訓中心總監蓋軍銜:一名產業工人的報國情懷
- 2013-12-06蓋軍銜入圍“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 可上網為其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