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哈爾濱市道里區(qū)愛建街道黨工委工作人員為百名老人佩戴“扶我卡”,他們再也不用為出門跌倒沒人扶犯愁了。“扶我卡”長11厘米,寬8厘米,卡的正面有老人的照片、出生年份、病史及老人的聲明;卡的背面有老人親屬聯(lián)系電話、居住地和救護電話。卡的正面還有四個大字“請您扶我”,從法律角度講這四個字就是佩卡老人向攙扶的路人發(fā)出的邀請,出了問題與扶者無關。(6月12日 新華社)
在“扶不扶”備受爭議的今天,“扶我卡”應運而生,同時也傳來了褒貶不一的聲音,歡呼鼓舞者有之,認為這是化解信任危機的“破冰之旅”,不屑一顧者也有之,甚至揚言這是悲催現(xiàn)實之中的無奈之舉。其實,在人心思變的社會轉型期,“扶我卡”是開啟文明之門的鑰匙,是浸潤道德心扉的清風,蕩滌了人心不古的污濁,迎來了和諧文明的清風。
“扶我卡”不只是信息的表白,更是誠信的見證。尊老愛幼本是民族的優(yōu)秀美德,幫扶濟困本是傳統(tǒng)的優(yōu)良風范,但在世俗的喧囂與功利的羈絆下,演變成了形形色色的“不雅事件”“負面新聞”。路遇突發(fā)危險的年邁老人,第一時間主動幫扶,不料卻被老人反口誣陷,借機碰瓷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告上法庭的事例不在少數(shù),一心行善卻惹“禍”上身,百口難辯只好賠償。莫讓類似的尷尬事件重演,“扶我卡”就是誠信的“風向標”,佩戴在老人的身上,提供了真實的信息資料,尤其對老人的病史以及健康狀況做了詳細的顯示,這下就消除了助人者的后顧之憂,降低了被訛詐的風險系數(shù)。由此看來,“扶我卡”是正氣的宣言,是響亮的承諾,喚醒著路人“伸手扶”的勇氣,激勵著民眾“主動扶”的熱情。
“扶我卡”不只是求助的信號,更是友善的倡導。消除思想頑疾,重塑公民美德,就需要氛圍的渲染與善良的引領。出行的老人佩戴“扶我卡”,則是向人們發(fā)出了文明提醒的信號,讓每個處在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都能獻出熾熱之愛,伸出友善之手。其實,很多時候“扶不扶”只是舉手之勞,也是一瞬間的選擇,是善良占據(jù)主流還是漠然占據(jù)上風,這是大眾公民每時每刻面對的道德選題。“扶我卡”盛行開來,則是重踏一條積善揚善的正氣之路,營造一個崇德向善的文明磁場,讓置身其中的每個公民不約而同地釋放善良,踐行高尚,讓見賢思齊之風蕩漾開來,留下“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醉人芬芳。
莫在助人面前望而卻步,莫在行善之中優(yōu)柔寡斷,我們堅信“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只要真誠以待,善心絕不會付水東流。愿“扶我卡”出現(xiàn)在更多老人的胸前,出現(xiàn)在全國的大街小巷,成為文明的標志,成為道德的名片,從而提升心靈的溫度,積蓄道德的厚度,成就文明的高度。 (霍翠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3社區(qū)要當好鄰里友善的“媒婆”
- 2014-06-13“扶我卡”扶住了誠信和友善
- 2014-04-14以道德模范為鏡激起崇德向善正力量 友善的力量
- 2014-04-14友善的力量
- 2014-03-24倡導“愛國 敬業(yè) 誠信 友善”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