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區鳥瞰
美麗的桐山溪畔
擴大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延伸福鼎白茶等特色農業產業鏈。
東南網-福建日報6月16日訊 去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和日益激烈的區域競爭,福鼎市認真貫徹省委決策,全面落實寧德市對福鼎提出的“對接長三角、建設大園區、發展大產業、爭當排頭兵”的具體要求,堅持解放思想、轉變作風、主動作為,持續保持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平穩較快發展態勢,連續第三年榮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市)”稱號。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堅持“工業立市”戰略不動搖,著力實施工業轉型升級“五項工程”。
產業升級工程,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改造提升六大傳統主導產業,重點突破化油器向通機轉型升級、合成革延伸產業鏈條、石材精深加工,瞄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臨港制造、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促進海洋經濟臨港工業加速發展有所突破。
技改達標工程,開展工業投資和技改“項目會戰”,推進33個產能擴建項目,跟蹤13項申報省百項千億產業集群發展技改項目,加快現有規上企業達產達標,并做好規下工業企業培育工作。
創新驅動工程,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深化與各類院校、科研機構合作,支持建立企業技術研究中心或重點實驗室,
推進產學研用合作;集聚政策、項目、資金優勢,做大做強國家火炬計劃化油器特色產業基地。
外貿振興工程,狠抓外貿企業孵化工作,強化鼓勵外貿出口措施,引導泵閥、皮革、醫藥、化油器、石材等行業企業自營出口;深化鼎臺經貿合作,推動重點產業對接。
園區提升工程,完善“一園十區”和閩浙邊貿工業園區平臺建設,抓好各項目區水、電、路、環保、防洪排澇等設施建設和土地儲備,重點推進雙岳項目區薛家山隧道及連接線、溫州大道、雙岐大道,以及公租房等生活、商業配套項目,加快實施通機產業園項目,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
統籌城鄉一體建設
爭創國家級園林城市,加快推進城市“三加三”工程,重點要抓好“面線點”三個層次。
“面”即城市布局空間,堅持“東擴南移面海”,建設百勝、海灣、鐵鏘三個新城拓展區,推動桐北、桐南等舊城改造,并著重抓好老城區房屋立面、背街小巷道路和給排水改造工程。
“線”即城區路網框架,推進八尺門大橋、鐵鏘大道、內灣大道、濱海大道、玉塘大道、梅澳大道等道路建設,構建新區交通路網;完成環城北路與保障性住房道路建設,結合地下人防工程加快太姥大道改造工程,啟動南大路改造,緩解城區交通壓力。
“點”即城市化管理亮點、焦點,推進城市綜合性公園建設,完成“兩溪”沿岸綠化、亮化、慢道等市政園林景觀工程建設;加快城市公交場站、第三自來水廠、垃圾處理等項目建設。
繼續抓好太姥山鎮省級以及點頭鎮、店下鎮、前岐鎮寧德市級小城鎮試點工作,積極申報新型城鎮化試點,重點在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夯實產業基礎等方面下功夫,輻射帶動全市集鎮鄉村聯動發展。開展“明星村、特色村”和美麗鄉村創建,實施國省干線、公路橋梁、飲水灌溉、電網通訊、環境衛生等農村發展項目,推進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動工建設龍安供水工程,盡早解決東南沿海片區用水需求問題。按照省、寧德市統一部署,適時啟動縱一線山前至佳陽象洋段和前岐、佳陽兩條支線建設,動工縱二線分水關至山柘坪下厝基段。做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重點村的掛鉤幫扶對接,策劃生成一批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城鄉共建項目。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積極爭創國家級環保模范城市、生態市和省級衛生城市。全面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提升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強化工業園區污水集中治理,加快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和危廢處置中心等項目建設,推動金屬表面處理中心盡快投入使用。深化殯葬改革,開展高速公路、鐵路沿線裸露地表的新舊墳墓專項治理。建設核應急指揮中心,健全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平臺,強化“兩溪”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做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礦產資源整合保護、地災隱患點工程治理以及海洋、森林、湖泊、濕地生態保持等工作。
此外,去年福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明顯,社會事業齊頭并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該市被授予“全國社區教育示范試驗區”、“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全國法治先進縣(市)”、“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等稱號,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3搶抓機遇爭先作為構建“百姓富、生態美”的新寧德
- 2014-06-12上杭縣通賢鎮通賢村打造“百姓富、生態美”新農村
- 2014-06-12福建省生態審判“生態修復模式”的首次司法實踐紀實
- 2014-06-09莆田市婦聯四措并舉助力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
- 2014-06-09晉江市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月系列活動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