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詹文/文 吳曉平/圖)石亭路,新新書店。
這里是濱北,這里靠近市政府,高樓大廈、不息的車流人流,這家小書店特別不起眼。
50平方米,像樣的店招牌都沒有,簡陋陳舊。老板陳坤躍,坐了一上午,店里進來6個人,都是很老的客戶,很熟地跟他打招呼,叫他老陳。有個人買了兩本書,之前讓他預訂的,顧客特意交代他,要傅雷翻譯的版本。
細數店租水電費,還有異常慘淡的生意,昨天,老陳尷尬笑著。
不用他說,我都知道這家小書店的生意有多慘淡。電子書籍、網上書城鋪天蓋地,大大小小的實體書店難以維系、紛紛關門,這些已經不是新聞。
走過熟悉的街頭,那些熟悉的書店早已遠去,我卻想知道,這家不起眼的小店為什么還在堅持。
每天早上7點半開門,晚上9點半收工,號稱全廈門最早開門的小書店,老陳堅守了22年。22年,除了有一天,奶奶去世出殯,他關了一天店門。
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老陳守著這個小書店。經常交不起店租付不出生活費,但陳坤躍說,有個信念支撐他在堅持。那些頭發已經變白的老客戶踏門進來時,老陳就告訴自己:“每個月只要有1000塊錢夠吃飯,我就要開下去。”
支撐他的信念,便是那些跟著他22年走過來的老顧客,這里面,有許多市領導、政府官員。有人在網上看到中意的書,不買,特意讓他去進,跟他買。
初中畢業,自稱沒有多少文化,55歲的陳坤躍說:“我沒法說大話,保證永遠會開下去,但我會堅持,雖然很難,且走且堅持。”
22年前
港臺武俠言情小說,擺滿整個書店
1992年,33歲的廈門人陳坤躍,看著湖濱中路的一間小店面,心里滿是喜悅。
那年,他是國企職工,承包下單位的這個幾十平方米小店面。有人開照相館,有人開食雜店,有人開餐飲,陳坤躍腦子里就一個念頭——開家書店。“小時候,我很愛看書,但廈門只有一家新華書店,想看書是件難事。”開書店是圓兒時的夢想,但陳坤躍沒想到,這書店一開就是22年。
一個很簡單的手寫招牌——新新書店。“改革開放后,私人可以開書店了,當時廈門的書店逐漸多了起來。”陳坤躍便經常到別家書店“串門”考察,學著進書。
他進了一堆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紅樓夢》擺在了醒目位置。結果,不好賣。這些書,新華書店也有,大家不新奇。有人給他傳授經驗,你要多進一些香港、臺灣的武俠言情小說,這些以前沒有的書,大家才稀罕。
果然,金庸、古龍、梁羽生、席絹、瓊瑤的武俠言情小說,很火。幾十平方米的店里,書架上,全都擺滿了各種武俠言情小說。五六元錢一本,有些人買來看,還有很多人租書看。“有租有賣,當時書店里挺熱鬧。”陳坤躍的收銀桌上,有本厚厚的臺賬本,專門記錄租書的情況。交10元押金,租一本一次5毛錢。來租書的人,有周圍居民、學生,還有民工。什么時候租的、書名、幾本、啥時歸還,列了一排又一排。
17年前
書店里來來往往的人,踏破門檻
“書店的生意還不錯,每個月賺的錢,付完1500元的房租和各種水電費后,還能凈賺2000元。當時大家的工資差不多就七八百元。”陳坤躍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不錯。
1997年左右,在陳坤躍的記憶里,這是小書店最鼎盛的時期。每天,書店里來來往往的人踏破門檻。“當時,書店是朝陽新興產業。1997年左右,廈門的書店遍地開花,單單廈大一條街就有十來家書店。”回憶起彼時的熱鬧光景,陳坤躍眼睛亮起來。
港臺武俠言情小說一統江湖的時代過去了,內地出版社開始蘇醒繁華,各種緊跟形勢的雜志書籍全都出來了。“本來,書架上的分類特別簡單,一邊武俠一邊言情,然后再按具體的作者分層,金庸、席絹也就那幾個人。”
陳坤躍把書架重新分類,現代流行文學、校園文學、外國文學、歷史古典、青春偶像、日本動漫。“10多個門類,每種類型的書都有各自的讀者群。書賣得很瘋狂,每天賺的錢去進完新書后還能有剩余。”
2000年,陳坤躍的小書店搬到了石亭路,仍是間50平方米的小店。每天都要去補充新書,忙不過來了,他請來3個店員。
陳坤躍自己負責進貨挑書,“去書商那,把書大概翻一遍,看看講了什么”。每天,他要往小店里拎回二三十本的新書。
這樣的時光,只持續了3年,書店開始逐漸冷清。沒什么顧客,3個小姑娘每天坐在那,相互看著。小姑娘覺得不好意思了,主動跟陳坤躍說,老板,店里都沒生意,要不我去找別的工作。陳坤躍也頗為尷尬,難為情地笑笑。
11年前
有同行勸他收手開什么不好開書店
就這樣,2003年左右,3個員工陸續辭職了。陳坤躍重新回到了一個人、一個書店。
接下去的日子,愈加慘淡。電子書籍和網上書城的興起,讓實體書店更加難熬。每天,陳坤躍都會接到同行掛來的電話,不行了老陳,我開不下去了,要關門了。
有同行及時收手,清了店面轉行別的生意又做得風生水起,路過陳坤躍小書店時,便走進來跟他說,算了算了,別開了,做什么生意不好,還開書店。這同行指著隔壁的小餐飲店跟陳坤躍說,隨便一家賣扁肉的生意都比你好,每天人來人往。
生意一直走下坡路,2009年那個暑假,陳坤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書店周邊的幾所學校都放假了,生意一下子更為冷清。月底,陳坤躍一結算,一個月的營業額只有一兩千元。“營業額才這點,扣掉書的成本,只夠交水電費。”
以為暑假過后會有起色,沒想到,接下來的日子,月月虧損。陳坤躍開始“吃老本”,老婆幾年前已下崗,日子過得非常拮據,“我們和老人一起住,那段時間,連續好多個月都交不出生活費,店租也一直拖著”。
現在
只要夠吃飯,不賺錢我也會開下去
陳坤躍也有了關掉書店的念頭,但每次,這樣的念頭都被老顧客“掐滅”。進書店的,多是跟著他一路走來的老顧客,20多年了,他們也從當年的小年輕變成了中年,從中年變成了老年。
有人跟陳坤躍說,老陳,你千萬別關門,要不然,我以后沒地方買書了。有人在別處看到的書,不買,特意到他店里買。還有人給他出主意,賣書不賺錢,要不你再賣點玩具文具貼補一下。
書店就在市政府附近,常有些市領導、政府官員,也到他店里買書。有位人大副秘書長,時常到小店,列出書單讓陳坤躍去買。有位宣傳部的官員,在網上看到好書,不買,掛電話叫陳坤躍去進貨,然后找他買。一位人大代表,每次買書,必找他訂。十多年的老顧客,早已臉熟,陳坤躍卻不認識他們,只在某天看電視時才知道,原來那常年支持他的老顧客是某位領導。“是老顧客支持了我,給了我信念。我沒法說大話,沒法說自己一定會永遠開下去,但我會堅持,只要能夠吃飯,不賺錢我也會開下去。說的容易,做起來不容易,且走且堅持。”陳坤躍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3為“奪刀少年”堅持以考擇校點贊
- 2014-06-11晉江愛心的哥組建直通車 12年堅持免費接送考生
- 2014-06-09惠安涂寨七旬翁挑擔剃頭堅持52年 一天走十多公里路
- 2014-06-04“黃藥師”制骨傷藥丸端午送村民 善舉堅持近30年
- 2014-05-28廈門市文明委:堅持“五個注重” 勇于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