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樹仁為村民細致理發
泉州網-泉州晚報訊(記者 黃楓 楊佳彬 文/圖)在很多人看來,理發師都是在理發店等著顧客上門理發。在以前,不僅有固定的理發店,還有流動的理發師,他們通常挑著擔子,到各個村落為村民理發。現在,這樣的流動理發師幾乎沒有了,但在惠安縣涂寨鎮曾厝,有這么一位老人,他叫曾樹仁,今年75歲,已經連續52年走街串巷為村民理發。日前,記者來到涂寨曾厝,了解老人的理發人生。
行當裝柜里 扁擔挑著走
上午9點多,記者來到曾樹仁家中。“你可終于來了,我準備要出去了,那邊有老人正等著我理發。”記者剛到他家門口,他手上提著個小籃子,急匆匆地走了出來。曾樹仁雖然已經75歲,但身體還很好,行走矯健。
在曾樹仁家中,記者看到了一個長方形的拉屜小柜,那小柜子做得像個板凳,上面套著個臉盆。將臉盆拿開,里面是空心的。“這是以前挑著出去理發的行當,形狀像木椅的小柜子,在剃頭時可以坐人,里面做成空心,用來裝手剪、梳子、剃刀、剪刀、肥皂等理發和洗涮工具。”曾樹仁說,這種柜子一共有兩個,用扁擔挑著出去,現在年紀大了,沒辦法再挑。
傳統理發四步走 人老手藝卻不老
繞過村里的幾條小路,記者跟隨曾樹仁來到村里曾阿伯的家中,這是一位他定點定時剪頭發的其中一位老人。曾阿伯今年已經85歲,腿腳不便。每個月的25日,曾樹仁都會過來為老人理發,這個習慣已經延續了十幾年。
為曾阿伯披上剪頭發的圍巾后,曾樹仁神情變得認真,從小籃子里拿出已經有十幾年歷史的手剪。將手剪套在大拇指和食指上,兩根手指一閉一張,將曾阿伯頭上一些較長的頭發剪掉。“我理發分為4個步驟,這是第一步,剪出頭發的坯型。”曾樹仁說。話說著,他又從籃子里拿出理發剪刀,為曾阿伯修剪。
十多分鐘后,曾樹仁放下手上的手剪,到屋里弄了些熱水,開始第二步,洗頭。先將曾阿伯的頭發沖洗一遍,再抹一點肥皂,用刷子刷一下,洗頭就好了。“哇,洗完頭舒服多了。”曾阿伯笑著說。
從小籃子里拿出剃刀,曾樹仁開始第三步,剃臉毛、胡須。將剃刀在布上稍微磨了一下,便開始將臉上和頭發上的一些邊邊角角進行修整。
“這位老人一定要幫他掏耳朵,不然他會不舒服。”曾樹仁一邊笑著說,一邊拿出一些工具,像耳刀、鑷子還有一些自制的工具,小心翼翼地為老人掏耳朵。
整個過程用了40多分鐘,理發僅需5元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04“黃藥師”制骨傷藥丸端午送村民 善舉堅持近30年
- 2014-05-28廈門市文明委:堅持“五個注重” 勇于探索實踐
- 2014-05-28堅持文明傳播,延伸和深化志愿服務公益內涵
- 2014-05-16丈夫癱瘓十四載 妻子林鳳英始終堅持照料如一日
- 2014-05-09堅持特色辦學,鄉村小學成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