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誠信,受害者也是制造者? 從網絡調查透視社會誠信現狀
東南網-福建日報6月9日訊 超過88%的受訪者曾因別人不誠信吃過虧,同時,又有75%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有過不誠信行為并感到愧疚——一項最新網絡調查顯示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對比:不誠信的受害者,也常常是不誠信的參與者甚至制造者。
誠信,一個備受關注的當代話題。常有誠信故事令人感動,種種不誠信行為又讓人氣憤和疑惑。近日,新華社聯合新浪、搜狐、網易開展的“中國社會誠信現狀”網絡調查引起廣泛關注。
誠信過時了嗎?不誠信原因何在?回歸誠信從何做起?先后有22100多人通過填寫問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三大主因導致不誠信現象多發
“您是否因為堅持誠信吃過虧?”面對這個問題,選擇“有過”的受訪者高達88.4%。
中國社會正在進入全面轉型時期,社會誠信面臨多元沖擊。很多網民留言,批評假冒偽劣、地溝油、學術造假等社會不誠信行為,認為有些領域甚至存在較嚴重的信任危機。
調查中,受訪網民認為,受誠信缺失影響最大的是“社會秩序和穩定”,84%的人選了這一項。而“社會風氣”“國家聲譽”“市場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楊宜音認為:“當社會信任被破壞后,社會就無法正常運行。受騙經歷的增加會導致社會誠信鏈條的斷裂,一方面社會焦慮增加,人們處處謹防上當;另一方面,人們自己也有可能放松自我約束,做出不遵守規范的行為。”
不誠信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網民認為歸結為“社會風氣不正”“失信成本太低”“社會誠信管理體制不健全”等三點,分別有82%、79%、71%的人選擇這三項。同時,63%的人選了“利益誘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6-05王連登:誠信經商贏信賴
- 2014-06-05黃旭明:誠信經營 奉獻社會
- 2014-05-30農林大學現“神題”講誠信送5分 被稱最佳送分題
- 2014-05-28楊浩濱:《誠信是金》
- 2014-05-26長樂市召開誠信建設工作部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