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廈門,為市民提供宜居之所。
廈門日報訊
成績
去年獲評省級生態市
“廈門達到省級生態市的創建要求,同意通過驗收!”考核驗收組專家的話音剛落,現場便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去年底這激動人心的一刻,至今依舊印在不少廈門人的腦海中。
2013年,廈門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得到加強,水體污染修復和綜合整治工程加快實施,城鄉建成區面積和綠化覆蓋率進一步提高,生態示范區創建取得明顯成效,創建國家級生態城市扎實推進。
尤其是廈門大力實施“藍天、碧水、綠色、寧靜、潔凈”五大環保工程,集中力量解決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全面提升和改善全市生態環境質量,致力于讓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今天,生態環境,已成握在廈門手中的一張最重要的底牌。截至2013年底,全市93.6%的行政村(共146個)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全市所有的區(鄉鎮)全部獲得國家級生態區(鄉鎮),并通過國家生態區技術評估。
廈門還扎實開展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包括加強保護區現場巡查力度,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和生態監測,在保護區開展林相改造和灘涂紅樹林種植工作等。
一個健全的飲用水源保護機制,也已在廈門逐步建立。這其中,就涵蓋嚴格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管理,加大水源地巡查執法力度,全面推進水源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加強水源水質監測預警,推進九龍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等。
目標
力爭明年建成國家級生態市
“國家級生態市”如今正由一個模糊的愿景變為越來越清晰的目標——2015年,廈門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國家級生態市。
不僅如此,2021年,廈門本島將建成低碳生態島,全市基本建成生態經濟高度發達、生態環境溫馨宜居、生態文化和諧繁榮、生態文明高度發展的“美麗廈門”,成為美麗中國的典范城市——市委、市政府“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把今天廈門的生態文明建設,又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2014年,廈門的環境保護工作者,再度肩負起沉甸甸的責任。市環保局總工程師陳瑞珍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廈門環保部門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繼續實施“結構、工程、管理”三大減排措施,通過廈門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島外十條溪流綜合整治行動、農村和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等專項行動努力提升環境容量,提高環境質量。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04泰寧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 2014-05-28福建不斷推出新舉措 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改革發展
- 2014-05-27專家探討生態福州建設 70公里長濱江公園穿城過
- 2014-05-27福州:打造全國最“長優美”環島路 留足生態空間
- 2014-05-26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出爐 泉州占20個重點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