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黃星源 文/圖)昨天,廈門迎來久違的陽光。“水面無浪,風緩,今天是個適合游泳的好日子。”廈門五緣金和游泳俱樂部救生隊隊長何盛全注視著海面,救生隊的隊員們正在海里進行救援練習。
這支二十余人的游泳救援隊組建于今年年初,成員大多是住在五緣灣附近的禾緣社區(qū)居民。每天下午,他們都會輪流在五緣灣值班,提醒游泳者注意漲落潮,并對遭遇力竭、抽筋等突發(fā)狀況的人伸出援手。
隊員經過專業(yè)訓練
25日上午的救援練習,救生隊幾乎全員到齊。“救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先保障自己的安全。”何盛全說,只要遇上風平浪靜的周末,隊員們都會自發(fā)組織訓練,提高救援技巧。
隊伍里有5人具有國家救生員資格證,十余人受過專業(yè)的救生訓練。隊員平均年齡30歲左右,年紀最大的是一名年過七旬的老先生,不過大家擔心他身體吃不消,又不想打擊老人的熱情,就將后勤工作交給他。若逢救援遇上危險,他就負責打電話聯系相關部門前來。
除了不定期練習外,每天下午,都有三至五名隊員值班。其中一至兩人駕駛橡皮艇在海面巡邏,剩下的則在岸邊騎著電動車觀察海面動靜,一發(fā)現情況,他們就用對講機聯系,隨后離落水處近的隊員就迅速趕到。
被救者加入救援隊
小陳和小李是隊員中比較年輕的。兩人加入救援隊的故事,頗為有趣。
去年12月,兩人相約到五緣灣海域冬泳。兩人雖都是游泳好手,但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冬泳,水溫的不適加上遇到退潮,小李很快就體力不支。
小陳見狀,立即拉住小李往岸邊游去。但拉一個成年人談何容易,很快地,小陳的速度也慢了下來。正在此時,附近的吳文林迅速游到兩人身邊,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將他們推到岸邊。“要是沒有他,我這命就沒了。”獲救后的小李感激不已,因此在得知吳文林所在志愿救援隊成立后,兩人立即主動要求參加。而今年,小李又收獲一對雙胞胎,更讓他深感被救的幸運,對訓練也就更加主動。
自發(fā)捐獻救生器材
救生隊目前有一條橡皮艇和兩輛電動車。“這些器材,包括2.5萬元的橡皮艇,都是咱們自己兄弟捐的。”帶頭組織捐款的孫福祥一呼百應,隊員們都拿出錢來,在岸邊租了個“城堡”,給隊員們洗澡用,另外一個預制板搭成的小屋當辦公室。“家”安下來了,從5月起,救援隊就開始每日的巡邏。“目前沒遇過特別危險的情況。”何盛全說,不過每個人都有過對前來游泳者施予幫助的經歷。
天天播放警示廣播
如今夏日已至,對救援隊的大考驗即將來臨。暑假,附近鐘宅、縣后甚至枋湖的孩子們都會結伴來這里嬉戲,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父母忙著賺錢,對孩子疏于管理,孩子對潮汐的漲落規(guī)律不熟悉,加上沒戴救生圈,很容易就出事。”何盛全對導報記者說起時,頗為無奈,“有時落潮,海水會不斷將人往外推,就是熟悉水性的青壯年游起來都相當吃力,更不要說孩子了”。
因此,巡邏的電動車上每天都用小喇叭播放著安全警示知識,此外還會提醒何時漲落潮,大家都覺得這很有必要,畢竟防患于未然,預防遠比救援重要得多。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06莆田市開展“共青團員義務星期六”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5-04漳州團市委在東山澳角村舉行“義務星期六”活動
- 2014-04-25九旬老人義務掃街22年:只要走得動就一直掃下去
- 2014-04-25李雪平:全家獻愛心,9年義務照顧癡呆老人
- 2014-04-23洋“魔”女情迷中文 魔鳳飛福建博物館義務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