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辦個家庭博物館”
“我不要房子,也不是要訛錢。我只是想留下來。”陳曉寧態度始終堅決。
陳曉寧所在的小木屋是清末民初時期福州市鼎鼎有名的盛興洋衣行舊址。屋子曾經的主人就是他的爺爺,福州市歷史上著名的“三把刀”之一、一代西裝大王“洋衣五”陳增鈞。
煙臺山以前遍布領事館。陳增鈞制作的西服很受外國人歡迎,名氣一天天大了起來了,前來學藝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學徒學成后,又把西裝行開到了臺灣、香港乃至國外,如今,在兩岸三地服裝行業,“洋衣五”依然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這座小木屋是一塊凝結了煙臺山百年風云的“活化石”。
陳曉寧不想把房子交出去,是因為他對房子的未來已經有了自己的規劃:“我想辦個家庭博物館,里面不僅要陳列歷史照片和實物,還要引進裁縫實地展現西裝制作的過程,并免費對外開放,讓人們近距離觸摸發生在煙臺山上的那段歷史。”
這項工作已經啟動,相關的資料早已搜集到位,甚至連前來駐場的服裝設計師都不是問題,但是博物館離陳曉寧還是遙遙無期。“只要房子的事沒有塵埃落定,我就沒辦法放開手腳做事,一切都要看最后的結果。”陳曉寧說。
在普通人看來,打造家庭博物館或許是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不過,這對陳曉寧而言卻不算是個事。從小就愛音樂的他多年前就是一家樂隊的貝斯手,長期混跡在文藝界,讓他結識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玩家,做音樂的、搞策劃的及畫家、演員、記者、藝術家……
這是個愛玩、能玩,也不缺激情和創意的群體。只要是跟藝術和創意有關的東西,他們總能玩出花樣,玩出令人驚嘆的成績。陳曉寧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在幫助十幾個普通市民舉辦街坊音樂會、個人攝影展、拍舞臺劇。我完全有信心打造出一個別具一格的家庭博物館。”
“我的堅持有法可依”
因為這棟小木屋,曾經一看到法律條文就頭大的陳曉寧也不得不拿起相關文件仔細研讀。他也擔心自己的堅持會于法不合。
但是在仔細研究了國家以及福建本地有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并咨詢了專業人士之后,他長吁了一口氣:“我的堅持有法可依。迄今為止,我沒有發現任何一條法律規定啟動文物保護后,我們必須要離開。相反,我們對房屋是負有保養、維護和安全防范責任的。”
陳曉寧舉例說,《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第四章第二十九條規定,歷史建筑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人應當合理使用建筑,負責建筑物的保養和安全防范,保持建筑的原有風貌,接受指導、檢查和監督。歷史建筑有損毀危險,所有權人或者使用人確不具備維護和修繕能力的,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情況,進行補助、修繕或者采取置換等措施予以保護。
“既然政府有規定,我就更不能輕言放棄。每一棟老房子都有自己的靈魂,我不希望自己的老房子被改造后,只剩下個殼子,靈魂卻沒了。”陳曉寧覺得,要說保護,自己才是最懂得這座房子歷史的人。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30新時期勞動者的夢想與奮斗——寫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
- 2014-04-17福建經濟學校開展"種植希望?放飛夢想"捐書助學活動
- 2014-04-10祭先烈引發網友價值共鳴:不忘先輩夢想 共擔吾輩使命
- 2014-03-24五彩繽紛的夢想離不開綠色
- 2014-03-24加快誠信建設 聚集起夢想實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