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城重慶,有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三五成群、穿著簡單;他們穿梭于大街小巷,人人手持一根棒棒;他們誠實守信,具備職業道德;他們辛勤勞作,靠自己的雙手、一根棒棒和一對肩膀為千家萬戶提供方便,他們就是被人民群眾俗稱的“棒棒”。
4月27日,在重慶萬州考察的李克強總理在與60歲的“棒棒”何紹強親切交流后說,中國發展有潛力,有韌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勞。推動中國發展需要負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擔當、不負重托的“棒棒精神”,中國發展需要負重前行的“棒棒精神”。
總理的一席話,讓我們更加認識了“棒棒”,也更加讀懂了“棒棒精神”。“棒棒精神”是一群樸實憨厚的農民身上長期具有的一種誠實守信、勤勞樸實、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樂觀向上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力量,正是今天中國社會經濟建設所需要的。2011年,重慶道德模范“棒棒”鄭定祥在道德與私欲迷離面前,果斷地選擇了道德,著實令人敬佩。一個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用自己的真誠樸實,對道德,對誠信的承諾,打動了千萬觀眾,贏得了一份榮譽和獎賞。而他的一句“缺錢不缺德”感動了多少中國人。
今天,中國的改革也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繁雜多變的世界,我們如何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如何在改革的思潮中謀求共識?如何以大智慧、大勇氣去啃硬骨頭、涉險灘,完成艱巨繁重改革攻堅任務?這些都需要我們始終保持著一種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代表著中國精神的“焦裕祿精神”、“棒棒精神”正是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的快速崛起,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更要在精神上強大。中國人民需要精神力量,中國的改革發展更需要精神支柱,誠實守信、勤勞樸實、自強不息、敢于拼搏、樂觀向上的“棒棒精神”。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巨大動力源泉。
“棒棒”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必將隨著現代化城市的發展淡出歷史舞臺,但“棒棒精神”則將成為文明建設和精神追求的一種標志無限傳遞下去,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姚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在奉獻中感悟幸福
- 2014-03-24“默默奉獻”為好家風增“底氣”
- 2014-03-24“默默奉獻”為好家風增“底氣”
- 2014-03-06蘇曉暉:默默耕耘 努力創新奉獻
- 2014-02-27讓青春在基層奉獻中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