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工人有力量 2014-04-24 09:40? 游慶輝?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看著一艘即將交付的龐大貨船,臟苦累的涂裝工人露出了笑容。 |
看著一艘即將交付的龐大貨船,臟苦累的涂裝工人露出了笑容。 路橋工人在離地58米的橋墩頂外部鑿孔。 涂裝工在給船槳噴漆。 涂裝工在狹小的空間里打磨水泥罐艙。 一名工人走下涂裝中的貨船。“再忙不忘安全”也是我們善意的提醒。 東南網-福建日報4月24日訊(本網記者 游慶輝 通訊員 李潤釗 圖/文)“五一”勞動節前夕,記者和福州市工會干部深入勞動一線,到東南造船廠、京臺高速福州段等地開展體驗式采風,在“跟班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并記錄平凡職工的勞動人生。 傍晚,東南造船廠涂裝科的造船工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由于涂裝作業會產生粉塵和有毒氣體,他們的工作大多在夜晚進行,除銹、打磨、刷漆……涂裝作業貫穿造船生產的全程,他們干著這個行業里最臟、最累的活。 來自重慶的彭公成是廠里的打磨工,干這個行當已有18個年頭。他今天的作業區在船臺外側,就著船體周圍的框架,他站在離地7米左右的空中,手持電磨開始作業。“今天的作業還算輕松,要是在船艙內操作,那就真苦了。”據老彭介紹,在船體內,分布著諸多大小不等的艙室,小的只能容下一個蜷縮起來的成人。在黑暗的艙體內,打磨工人只能靠頭燈照明,由于空間有限,空氣也就更加稀薄,“這幾年船體外都加配了鼓風機,不間斷地向艙內送氣,比起以前可好多了”。 在老彭作業區對面的碼頭上,十多名油漆工人正在幫一艘2萬噸海洋工程船穿上“新衣”。噴漆、修補、預涂、報檢、再上漆……“船體吃水線下,要五道油漆,前兩道防銹,中間一道過渡,最后兩道防污……”談起操作規范,油漆工老肖的臉上透著專注的神情。 京臺高速建甌至閩侯段位于偏遠的深山之中,項目全長52.952公里,總投資達65.36億元。順著蜿蜒的盤山小路,一座座高聳入云的橋墩映入眼簾,橋面依山勢向前延展,梁場上、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來自中鐵四局的近500名路橋工人正在“天塹”之上架設“通途”。 在離地58米的橋墩頂面上,記者見到了來自湖北的路橋工人汪宛林。一根安全繩,一把電鉆,這是他僅有的勞動工具。一片青山,一彎河水,在他腳下是無邊的風景。在橋墩邊緣,他將身上的安全繩小心翼翼地綁在鋼筋上,雙腳倚靠在伸出臺面不足5厘米的幾根鋼筋之間,一手抓著平臺邊緣,一手持著電鉆,只有上半身露出臺面。這是他7年多來,每日重復的勞作。據老汪回憶,第一次上高空也嚇得直哆嗦,手腳不聽使喚,身子擰巴著,就算在冬天里耳邊的山風呼呼直吹,身上還是嚇出了一身冷汗。而今,老汪在平臺上一干就是七八個小時。老汪今年已經50歲,兩個孩子都在外地打工,但孩子們對他從事的工作卻一無所知,“沒啥好說的,說了讓家里人掛心,我在這賺錢打工,挺好!” 路橋工人的工作日大多在距離地面數十米的高空中度過,身體被焊花燙傷、衣服被鋼筋刮破都是家常便飯,在老汪的柜子里沒有一件完整的外套。即便是在休息日里,由于工地大多在偏遠的深山,進城一趟也并不容易。在京臺高速,80%以上的工人都來自外地,常年在不同的工地之間奔波,能夠結束居無定所的生活,一家團聚在城市里安下家,是彼此心里最大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