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潮古道的驛鋪風貌將重現
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示范段建設方案確定,漳州市委書記陳家東前往調研
324國道龍海九湖段是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的一部分
東南網4月1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周楊寧 楊清竹 文/圖)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示范段(西洋坪橋—海峽花卉集散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已確定。漳州市政府辦近日已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市縣和相關單位行動起來,9月底示范段建設要取得明顯成效。
前天上午,漳州市委書記陳家東前往圓山新城、龍海市、漳浦縣,調研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示范段建設工作。
閩南文化生態長廊 沿途建驛站
閩南文化生態走廊,是納入漳州市打造宜居環境和特色景觀走廊的重點建設項目,起點為市區西洋坪大橋,沿西環城路、324國道至東山八尺門大橋,長100余公里。
其中,示范段北起西洋坪大橋,沿324國道往南,至漳浦縣長橋鎮海峽花卉集散中心,總長度約25公里,覆蓋面積約60平方公里,途經圓山新城、九湖鎮、程溪鎮、官潯鎮、長橋鎮、東南花都和臺灣農民創業園,沿線涉及村莊有衍后、埔美、蔡坑、田墘、林前、木棉、浮山、東頭、溪坂等行政村。
示范段沿途,將新建梅溪、檺林、木棉、馬坪、甘棠、三古等驛站,作為閩南文化生態走廊沿途的重要景點和休閑場所。
前日,陳家東一行先后察看了西環城市片林公園、九湖公園、荔枝海公園,聽取景區建設運營情況,并深入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示范段沿途各個驛站項目選址現場,詳細了解各驛站的規劃建設情況,提出指導意見。
將重現漳潮古道的驛鋪風貌
據悉,漳州市政府明確了示范段工程近期建設目標。首先,塑造閩南傳統風貌景觀形象,通過沿線綠道的建設,村莊建筑立面整治,驛站及重要節點的打造,體現閩南古厝建筑風格特色、綠道串聯成線的發展內涵,重現漳潮古道的驛鋪風貌,展示閩南山水寫意景觀與農耕鄉土風情的區域特色。
其次,完善沿線綜合服務功能,通過沿線用地整合,增加公共服務設施、旅游服務設施,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優化示范段及周邊的城鄉建設用地結構。
再次,提升花卉產業聯動效益,強化花木產業集群、旅游產業集群、文創產業集群,并著力搭建現代服務業平臺,將其打造為國家現代花卉產業發展高地、國際花都生態文化旅游勝地。
最后,保護生態環境資源,通過植被景觀塑造、山水格局保護,打造漳州最具有符號性的生態綠廊。
對此,陳家東提出建設要求。他說,要突出閩南風、漳州味,在項目的選址和建設朝向上,要注意與周圍的山水相協調,在驛站建筑單體設計上要體現“紅磚白墻燕尾脊,馬背騎樓和尚頭”的閩南古厝文化特色。另外,要注重提升景區配套建設水平,做到路成網、水進池、樹成帶,著力強化沿線的花化彩化效果。要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對沿途河道進行清淤去污,拆除周邊違章搭蓋,做好衛生保潔,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家園。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3-11-28莆田二十四景之一鐘潭溪:水景生態走廊沿河垃圾
- 2014-04-15青運會催生市民健身熱 生態福州已成為運動之城
- 2014-04-10“生態美”如何變為“百姓富”——安溪轉型探秘
- 2014-04-10惠安打造生態宜居幸福城
- 2014-04-10榕對46個擬命名“福州生態村”農村名單進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