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璽
小時候,家鄉很大也很具體,村莊連同土地,人口逾千人,方圓十幾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村兒。小歸小,可童年的腳步總也丈量不完,每一條街巷,每一壟土地,每一道溝渠……走到哪兒,都覺得陌生,走到哪兒,都覺得新奇。家里的人,村里的事,地里的莊稼、果園的杏林……
從啥時起,因了啥事,我執意要離開村莊。
從村小到鄉中,從鄉中到縣中,從縣中再到省城的大學,一路磕磕絆絆地走下來,離家,真得是漸行漸遠了。是知識擦亮了眼睛,是向往堅定了志向,我的心日漸長大,我的視野日趨開闊,村子變小了,地不肥,水也不美,并開始抱怨家鄉的人不精、家鄉的人不勤、家鄉的老土和不發達。
可這畢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地方,無論如何也割不斷家鄉的臍帶。我開始寫信,給我的家人,給我的師長,給我的同學,用大學印制的信封,工整地寫上郵編和地址——“××省××市(縣)××鄉××村”。有一天,我突然省悟,家鄉是可以用文字來定義的,而這一重又一重的修飾與限制,正是自己面壁十年,苦苦掙扎走過的來路。
大學畢業,我如愿地變成城里人,有了一個體面的工作,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沙鞘猩?,又決非鄉村那樣悠閑,也決非春種夏耘秋收冬藏那樣簡單,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工作,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一切都須從零做起。置身城市之中,就仿佛處在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上,由不得你不用心,由不得你不努力,無論如何也停不下追求的腳步。想家、戀家幾成奢望。
直到結了婚,生了子,有了一方自己鐘情的事業,才猛然意識到,對于家鄉和家人,自己有著太多的虧欠。然而,那種囊中空空的羞澀,那種無以回報的尷尬,使親近故鄉的心再一次變得堅硬,我成了一支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我變成一只斷線的風箏順風飄搖。但內心深處,還是惦念故鄉的,曾不止一次面對地圖,尋找家鄉的坐標;曾不止一次遍覽報紙,了解家鄉的變化;曾不止一次打開電視,關注家鄉的報道;曾不止一次收聽廣播,聆聽家鄉的消息。
回家是一種心情,輕車熟路,勿需導航。
沿著國道,從首都一路南下,便可直達我的故鄉。在那里,京九鐵路穿村而過,隆隆的列車風馳電掣;在那里,大廣高速繞城而過,川流的車輛日夜不息;在那里,華北油田二次會戰,林立的井架星羅棋布,……油流、車流、信息流,烏金滾滾,物流穿梭,信息如潮。那不再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也不再是一個貧困的農業鄉,更不是一個封閉的農業村,家鄉變了,變得富足而自信,變得大度而從容,變得理性而文明。
走進故鄉的懷抱,體會她的溫暖,感受她的氣息,諦聽她的心音,我真得陶醉在一日千里的時代巨變中。土地,還是那些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成過去,機械化耕作,科學化種植,增加了產量,解放了人力;村莊,還是那個村莊,商賈云集打破以往的寧靜,現代化生產,規?;洜I,積聚著財富,改善著生活;鄉親,還是那些鄉親,從精神到氣質顛覆了原有的認識,辦廠經商,走南闖北,歷練得精明而有才氣。
任何一個院落,都洋溢著溫情。熟悉的鄉音,香甜的暖茶,不需噓寒也毋需問暖,吃穿住行盡收眼底。舒心的日子寫在臉上,溫馨的生活掛在嘴邊,甜蜜的回憶是陳年的酒,美好的憧憬是攀援的藤?;ㄏ?、茶香、酒香、飯菜香,在一片微醺中,大家敞開了話題?!叭缃裱剑N地不愁,掙錢不愁,看病不愁,養老不愁,愁就愁在孩子的未來上?!薄澳闶谴謇锏谝慌髮W生,對教育最有發言權,你給孩子把把脈,孩子在學習上咋就沒個進步?”
真沒想到,時至今日,我還一直是全村人的驕傲,內心深處不自覺地泛起一重暖意。我明白,這不是因為自己曾經的努力得到認可,恰恰是對鄉親們的目光遠大而肅然起敬,他們發自內心地希望孩子能學有所成,在知識社會立足,在市場經濟弄潮,成為對國家、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這才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意義。
歸來的日子,那份濃濃的鄉情帶給我永久的回味。
就像電影的蒙太奇,一會兒是三十年前的老照片,一會兒是炙手可熱的現代生活,一會兒又是鄉親們的創業史,腦海中反反復復地切換著,恍若一場接一場的夢。吃飯時如此,閑談時如此,工作的間隙也如此,進入夢鄉更是如此,故鄉呀,你幾時這樣潛入我的情懷,你又如何鐫刻在我的心底?
家鄉啊,無須尋覓,其實呀,她就潛伏在每個人的心底。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
- 2014-03-26鯉城區和諧家庭文化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