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祖波
且不管怎么說,不論走到哪,坦白的講,有一點是我必須要承認的,那就是我是一個生在鄉村,長在鄉村的孩子。在我人生成長的每段歷程中,是鄉村那些憨厚質樸的父輩們以他們正直善良的心靈、勤奮吃苦的干勁,時刻影響著我,激勵著我,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助我一次次的跨過事業的難關、戰勝生活中的溝坎,不斷努力向前,描繪著心中那個多彩的夢。
近來我也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我這個飛離故鄉的小鳥,變得如此多情懷舊起來。或許是久不歸家,讓我思鄉心切?或許是已為人父的我,在兒子天真無邪的笑聲中,勾起了我的童年趣事?或許是我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對人生這個大書的閱讀,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總之,那些可敬的鄉人,那些動人的舊事,每每回味起來,讓我總是全身充滿了股股暖流、處處感動、陣陣感激。——題記
一、聯小孫老歪老師
有關童年記憶的航船,首先是從戴上紅領巾、背上小書包的日子開始慢慢起航的。那些年公社鎮領導大刀闊斧抓改革,提出再窮不能窮孩子的口號。根據各鄉村經濟收入水平的高低,結合各村地理位置的布局進行考慮,同時積極爭取縣里教育補助資金,在全公社分區域建立起四所學區小學。和其他孩子一樣,我們快快樂樂的開始了小學生活。孫老師走進了我們小學一年級三班擔任了班主任兼語文、社會老師。這一刻起,帶著我們學習一帶就是整五年。那時的鄉村教師的確很稀少,用孫老師自己憤憤不平的話說,就是能轉為公辦教師的早就返回了縣城,剩下的,都是我們這些民辦教師,我們是土生土長的坐地戶老夫子、土包子。人家返城的老師為前程,我們為的是爺們和大伙,不后悔。是啊,這一干就是30年。
孫老師一直以來以他實實在在的行動,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印象中的孫老師總是騎著一輛破舊的老大輪,車的前把上放著一個早已退了色的黑皮包,一身青灰色長褲長褂,上起課來,嗓門超常的響,粉筆在黑板上寫起字來吱吱呀呀的。幾天后雖然擦過的黑板常常有他清晰的字跡。這是他寫起字來,用力過大造成的。
他講課不厭其煩,只要同學聽不懂就不斷地講,反復的講,直到聽懂為主。學生享受到如此好的待遇,往往也是需要付出“慘痛代價”的。全班常常一個一個的輪流登上講臺去背誦課文,背誦不好的,就要挨教竿的抽打,打在腿上是十分的疼痛。一次,調皮的我帶頭給他起外號挨了打,我發現孫老師生氣批評學生的時候他的嘴就歪了,給他起了外號叫做孫老歪。后來消息不脛而走,老師真是氣瘋了,一個個審問,最終我沒能逃脫。迫于教竿的威力,我最終承認了錯誤,孫老師當著父親的面狠狠地打了我,回到家父親再一次打了我。那幾日的疼痛是我一生難以忘記的,因為這是對我應有的教育。
那時孫老師給我的學期末考評手冊的評語欄上寫著這么幾句話“做好事要先當好人,當好人要懂得尊重人,該生切記切記”這評語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小心翼翼的用心保留著。至今想想仍然十分后悔,總覺得對不住可親可敬的孫老師。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
- 2014-03-26鯉城區和諧家庭文化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