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 新
《韓非子》中有個《畫鬼最易》的故事,講的是:有人為齊王作畫,齊王問他:“畫什么最難?” 他說:“狗、馬最難畫。” 齊王又問:“畫什么最容易?”他說:“畫鬼怪最容易。”韓非子總結道:因為狗、馬是人們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現在你面前,不可僅僅畫得相似而已,所以難畫;鬼怪是無形的,不會出現在人們面前,所以容易畫。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如果要把“人”作為一個畫物,亦是一件難事,他們不但與狗、馬一樣,而且人除了自己了解自己,其他諸如內心情感態度價值觀大大超過狗、馬之類,作為個性的人,無論多么高明的畫家,人難畫,畫虎不成反類犬。
縱觀歷史,多少畫家以人物為題材,數來寥寥。花鳥草蟲、山川河流容易進入畫家的視野。現代畫家張大千以山水國畫著稱;齊白石的“群蝦圖”栩栩如生,堪稱一絕;徐悲鴻的“馬” 獨步畫壇,無人能與之相頡頏……誠然,畫家也離不了以“人”為題材,在生命的世界里,人是最高級最復雜最具靈性的動物,他們往往作為一類典型的代表,在畫家的筆下展示著某種形象或者風采。
在人類未發明“照相”技術之前,人物的成像只能通過畫筆來反映。敦煌石窟中的“飛天”,代表了一個時期繪畫藝術的顛峰。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懸掛著清朝皇帝的畫像,聯想到昔日畫工能夠逼真地將皇帝畫下來,不知要擔當多大的風險。西漢時期的毛延壽因“丑畫”王昭君,讓元帝失了美人,沖冠一怒為紅顏,元帝一氣之下,毛延壽由此掉了腦袋。
社會發展到今天,很少有人畫像的。數碼技術能夠活靈活現地展示一切風景(包括人在內),一切原生態的人或者事物,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真相大白于天下。
畫人難難在心靈特質的凸現。能夠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一個人的外表和內在,文學比繪畫要容易得多。魯迅先生評價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不但贊頌了作家的造詣,同樣也反映了文字的功力。不管怎樣,文學也好,繪畫也好,實踐出真知。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曰:“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指繪畫、作文時,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的意境。“胸有成竹”也比喻了對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感嘆蘇州園林巧奪天工的布局,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人的內心的隱密性,很難讓畫家入筆。漫畫以“諷刺與幽默”的筆調,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者時事,針砭社會的不良。這些人或者事物絕不是個體的,代表了一類人或者一種傾向。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但嘴臉各異,內心更難把握。知人知面不知心。冠冕堂皇,笑里藏刀,表里不一,指鹿為馬,難在他是人,而不是思維低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狗、馬之類!
人是一幅畫,一幅難畫的畫。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
- 2014-03-26鯉城區和諧家庭文化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