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云: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在我的家鄉(xiāng),由于杏樹多,“紅杏出墻”絕對是一道風(fēng)景,村里人絕大多數(shù)都把杏樹栽種在院子里,杏樹的枝杈延伸很長,可不是墻能擋住的,走在村道上,隨手就能摘到從院子里“出墻”的紅杏兒。
鄰居大嬸家的后院與我家后院只有一墻之隔,有兩棵老杏樹,遮天蔽日,杏樹枝杈一半伸到我家的后院里,杏兒成熟的時候,微風(fēng)吹過,我家后院里的地上每天都一層的紅杏兒,我們就去揀。大嬸家的小二兒比我小一歲,一天早晨,我們在各家的后院里揀杏兒,突然,他把頭伸到我家墻內(nèi),沖我說:不許你揀我家的杏兒;我也不服弱:在我家后院揀杏兒關(guān)你什么事兒?他回嘴道:那是我家杏樹上結(jié)的杏兒;我也反擊他:你家杏樹還伸到我家院子里呢,明天我都把這些樹枝給砍了,杏兒落到我家后院,就是我家的。就在我們爭吵不分高下時,大嬸和媽媽聞聽后幾乎同時從家里跑了出來,大嬸打了小二兒的屁股,媽媽也打我?guī)装驼疲驮谶@時大嬸教訓(xùn)小二兒說道,咱們都是一家人,杏兒也是一家的!這么多杏兒你們隨便吃,什么你家我家的!多年過去了,每年杏兒熟的時候從城里回家,見到當(dāng)年的小二兒,到如今都40大幾人了,說起小時候為揀杏兒打鬧的事兒來,親切而又難忘。
杏兒紅的時候,也是我們這些半大小子最淘氣、最惡作劇、最快樂的時候。村里每家的杏樹我們都爬過,家家的杏兒我們都吃個飽,唯獨李伍大爺家的杏兒我們需要“偷”才能吃到嘴里,我記事的時候,李伍大爺就50多歲了,他家前后院的兩顆大杏樹是他的寶貝和生命,因為村里家家戶戶的杏兒都是苦杏核的,只有他家的杏兒是甜核的,吃了杏兒再吃甜杏仁兒真可謂一舉雙得,但是大爺看的緊,為了防我們這些淘氣鬼“偷”杏兒,他把前院墻和后院墻都架上了帶刺兒的葛針,爬上院墻,必挨扎無疑,這可怎么辦呢,我們?yōu)榱藢Ω洞鬆敚瑢iT成立了兩個“小分隊”,我?guī)б魂牐《簬б魂牐總€隊都拿著一根粗粗的松木棒子,我們隊在大爺家的前院,用木棒把架在墻上的葛針捅掉,然后幾個小伙伴爬到墻上去,先把大爺?shù)囊暰€吸引過來,我們不停的在墻上做著想沖到杏樹前的動作,大爺口里“罵”我們,然后蹣跚地跑到墻邊喊我們下去,爬墻危險; 見我們不下去,也不打我們,無奈的說,我的孩子們,爺爺家的杏兒還沒熟透呢!等熟透了不用偷爺爺也能讓你們吃到,而我們對大爺?shù)脑捠浅涠宦劊^續(xù)“騷擾”。而此時,小二兒帶領(lǐng)的另一個小分隊,已經(jīng)越過后院墻,爬到大爺家的杏樹上,正在拼命的吃杏兒呢,吃飽后,每個人把長衫掖在褲子里,胸前胸后裝上滿滿的杏兒飛快的逃出后院,估計時間差不多了,我們也不和大爺“僵持”了,徑直跑到青龍河邊,和小二兒帶領(lǐng)的隊伍匯合。我們兩個小分隊坐在沙灘上,圍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小二兒分隊伙伴們“偷來”的杏兒,吃完杏兒再用石頭砸開杏核,把甜甜的杏仁兒吃掉,雖過去多年,但那個場景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當(dāng)李伍大爺家的杏兒熟透的時候,大爺就在全村高喊:我家的甜杏核杏兒熟了,快來我家吃甜杏核杏兒吧。不一會,全村的人都來到大爺家,前院后院站滿了人,有的爬到樹上吃,有的在院子里吃,吃完的杏核,大爺親手用小錘子砸開,把杏仁兒放在一個大瓢里,讓大家品嘗,直到大爺去世,一直都保持這個習(xí)慣。他去世后,人們在他的墳前種了一個杏樹,如今,他墳前的杏樹枝繁葉茂,杏兒熟的時候,村里人紛紛來到他的墳前,把最大最紅最甜的杏兒放在一個瓢里,擺在貢臺上,讓逝去的大爺最先品嘗。
歲歲年年,年年歲歲,故鄉(xiāng)的杏兒紅了,紅杏枝頭春意鬧,忘不了故鄉(xiāng)的杏樹,忘不了故鄉(xiāng)的紅杏,忘不了樸實的父老鄉(xiāng)親,忘不了濃濃的鄉(xiāng)情。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jī)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shè)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zhèn)
- 2014-03-26鯉城區(qū)和諧家庭文化創(chuàng)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