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秋保
“麥苗兒青來菜花兒黃,毛主席來到咱農莊……”
乘動車駛出武漢,行進在通往江西南昌的大地上,如同穿越一道油菜花鋪就的藝術長廊,一路飛馳,一路向前,一路黃花。
這時,我眼望窗外飛馳而過的遍地油菜花,不由地想起了青年時代學過的那首歌,情不自禁地一遍遍哼唱起來??梢哉f,那天,我就是在一路黃花的景色中,和著歌詞的旋律,伴著火車的鏗鏘,走進南昌這座江南城市的。
然而,此次江西之行的目的地,遠不是南昌,而直指婺源。記得出行前,一位影友告訴我,江西是紅色革命老區,也是旅游資源大省。廬山、井崗山、滕王閣、景德鎮、八一廣場,紅色的、古色的、綠色的,你無論去哪兒,而婺源則是不能不去的。那里是全國的油菜花種植最多的地方,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每年三月,油菜花開放的時候,漫山遍野,燦然如金,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和天南地北的游客,千里迢迢,絡繹不絕,直奔婺源,賞花觀景。作為一名風光攝影愛好者,你現在去的正是時候,豈能不去婺源拍一組風光片回來?
婺源因花而名,婺源因花而美。影友是真誠的,他的直言讓我記住了婺源這個特殊的名字,也明確了此次江西之行的最終目的地——婺源。
南昌小住,于風雨中走進滕王閣,登臨遠望,贛江滔滔,樓影綽綽,江山如畫。次日一大早,帶著來過南昌的滿足,帶著奔向婺源的熱望,我們便乘坐南昌開往婺源的大巴,向著婺源那片神奇的土地,向著江南黃花盛開的地方出發了。
車到婺源,已近中午。剛一下車,當地出租司機見我們大箱小包、身背行囊、肩挎相機,早已斷定我們是專程來婺源,到江嶺去拍油菜花的,便主動上前搭訕拉客。也就是在此時,我才知道了婺源只是縣城的所在,而那黃花盛開的地方,是一個名叫江嶺的小山村,離這里還有上百里的路。也就是在這里,我們結識了同車前來的賀光奇夫婦,他們是河南開封衛校的退休教師,此外還有一對北京女孩兒和一位來自重慶的中年婦女。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后,我們七個同路人擠在一輛臟兮兮的面包車上,向婺源深處的江嶺村駛去。
山重水復,大路向前。高速公路邊,一片片金黃燦燦的菜花,一幢幢白墻黛瓦的民居,一塊塊亮若明鏡的水田,展現給游人的是一幅漪旎的田園風光。精明的師傅見我等是第一次走進婺源的游客,便主動向我們介紹起婺源的情況,他說,婺源縣地處贛東北的上饒市北部,是徽州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這里東西與國家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鎮毗鄰,南隔銅都上饒德興市,與三清山相望,北與安徽黃山市相連,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 “一顆鑲嵌在贛、淅、皖三省交界處的綠色明珠”。
說話間。車已到達江灣,一個拐彎駛出高速,向西鉆入一條山溝,經曉起向江嶺駛去。眼前的路窄了,視野也窄了。在這條長長的溝谷中,河水蕩蕩,梯田層層,青山綠水,樹綠花黃,仍不失江南水鄉的嬌柔之美。越往里走,景致越美:高大的香樟樹,成片的翠竹林,漫山遍野的梯田,燦若金色的黃花,往來穿梭的游客,叫賣聲聲的攤販,直覺告訴我:江嶺村到了!
兩岸青山關不住,一江春水入畫來。江嶺村的美麗是無庸置疑的。望著滿山的黃花,我心中一片感慨。蜿蜒起伏的山嶺,綠水環繞的村莊,粉墻黛瓦的民居,漫山遍野的黃花。青山懷抱著綠水,綠水環繞著青山,村莊依偎著山巒,山巒擁抱著村莊,黃花簇擁著白樓,白樓輝映著黃花。遠方,梯田如鏈似帶,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鱗次櫛比;近處,黃花成塊連片,濃墨重彩,燦爛奪目,瑰麗壯觀。紅日與藍天同輝,竹林與古樹共舞,黃花與綠水齊美。那山、那水,那嶺、那田,那村、那房,那樹、那花,那車、那人,處處如畫處處畫,處處似詩處處詩,不由使人心曠神怡,流連難返,贊嘆起這江南之幸、江嶺之美來。
當夜,我們寄宿在一位詹姓的退休教師家中。詹老師說,村子里原來很窮,農民除去種田,幾乎沒有什么進餉。那年春天,一位外地攝影師,來江嶺拍油菜花,結果照片在大刊物上一登,江嶺就出名了。每年都有不少人來江嶺游玩、拍照。這不僅為農村經濟注入了活力,也使當地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不少人蓋起了嶄新的徽式小樓,辦起了家庭旅館。如今的江嶺村,碧水藍天,白墻黛瓦,綠地黃花,山美水美,村美人美,日子越過越好了。
連片的油菜花,在陽光下呈現一派金黃,為山川增輝,為村莊添彩,也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廣闊的場景,廣泛的題材。但在攝影者眼里,由于黃花株密、桿細、花小,如若采用特寫技法進行拍攝,以體現油菜花的婀娜之態、驚艷之美,無疑顯得有些單薄乏力,很難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因此,拍攝油菜花,應以多為美,要以勢取勝,取其勢而不重其形,通過自己手中的鏡頭,展示大場面,構思大圖景,巧妙地利用江嶺獨特的地理優勢,借助梯田的層次感,地埂的線條美,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示江嶺黃花的獨特魅力,讓小小的油菜花通過攝影技巧,展示整體力量,變得大氣恢弘,氣勢磅礴,形成強烈的視角沖擊力。與此同時,為增加圖片的亮色,使其油菜花的色彩更加艷麗,應以大側光和逆光或頂光拍攝為主,借助光線的穿透力,使花瓣變得晶瑩剔透,讓花色更加鮮艷奪目,呈現出鮮明的質感,給人一種靈動之美,以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為此,我忘記了年齡,忘情于山水,漫步鄉村的石板路,穿過溪河的石拱橋,由河西而河東,走田埂踏小徑,一次次地舉起手中相機,利用現代攝影技藝,將江嶺秀麗的山水,如畫的風景化為藝術的永恒,創作出了《江南菜花黃》、《婺源春韻》、《婺源江嶺》、《江嶺黃花》、《黃花舞春》等一幅幅場景恢弘、氣勢磅礴的攝影作品。
夕陽西去,晚霞飛飄。拍攝歸來時,已是炊煙裊裊,村映燈火了。
那一夜,我累了,也醉了。靜臥在中國最美鄉村的小樓里,陶醉在江嶺遍地黃花的美景中……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
- 2014-03-26鯉城區和諧家庭文化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