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仕華
蛙聲四月天。轟隆隆的春雷不經意間吵醒了深藏在洞里呼呼大睡的蛙們,霎時遍野蛙鳴脆響一片,隆重地歡慶蘇醒后的興奮和愉悅。蛙鳴也許就誕生在某一個凄然的黃昏,或某一個激越的黎明,風兒剛剛深情地撫摸過這片土地的時候。一聲悠悠的脆鳴過后,田野惟余空洞的寂靜。
也許,蛙聲是鄉村的專利。城里要是有蛙聲,便會增添一份鄉村恬靜雅致的美。薄暮時分,貢水河畔沸騰了一天的小城安靜了下來。風雨橋上的燈亮起來了,流光溢彩,倒映在潺緩的河流中,有一種隱隱的神秘。街道上車流明顯減少了,替代的是散步或納涼的人群。河堤上,圍欄邊,石桌旁,到處都晃動著人影。或一家三口,或獨自一人,或情侶結伴,悠閑愜意。
驀地,一縷蛙鳴傳來,很難尋著聲源的方向。“呱呱——呱呱——”是一只蛙兒的獨唱,聲音清越而柔美,穿透蒼茫的夜色。蛙聲輕盈、柔緩、干凈,如玉笛奏出的樂音一般清脆舒暢。音色純粹得如裊裊的玉蘭花香,倏忽間沁入心肺。許久沒有享受過這般寧靜的田園之趣了,沒想到無意之間卻能置身其中。城里有河水悠悠,城周圍有群山環抱,城市與村莊依偎得這么近,這么緊,真是天地自然神奇的造化。
蛙聲許是從農家小院里傳來的吧,沾染了泥土的氣息,格外清朗。聆聽蛙鳴,頓感無比親切。憶及故鄉滿田的蛙聲,豐厚了夏夜的山村。蛙兒們就是來自故土的親人,若聞到久違的鄉音一般,有一種莫明的興奮從心底油然而生。與我一同散步的一位作家說:“能在城里聽到蛙聲,心就更能貼近鄉村。”是的,蛙鼓其實就是鄉村勃然的心跳。那么,地地道道城里的蛙聲呢?它又能代表什么?城市太浮躁,難以容納蛙鳴營造的寧謐。也許,可以將蛙聲比喻成一首鄉土詩,在城市的邊緣自由吟詠。小城多了寧靜的詩意,多了豐厚的內涵,多了些許鋼筋水泥構筑的陽剛背后的柔美。燈紅酒綠,車水馬龍,還有浮躁與喧騰,是小城夏夜的主旋律,蛙鳴只是邊緣化的點綴。有了蛙聲,城里又多了一條與鄉村親近的理由。
暮色四合,小城四周低矮的山坡上,村莊在燈光中靜默著。蛙聲就是從房屋的間隙里飄出來的,悠悠的,一直飄進城里的街頭巷尾,融入河水中,融入每一個人的心里。沒有趙師秀詩中“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豐富與浪漫;也沒有辛棄疾詞中“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聲一片。”的寧靜與淡泊;有的只是幾只蛙兒恬淡的彈奏,一曲終了,再續一曲,點點滴滴,絲絲縷縷,如離愁,如鄉思,如一種深深的靜謐過后沉淀的思想。
徜徉小城邊緣,靜靜欣賞蛙兒們制造的纏綿詩意,沒有人知道,蛙兒們也不知道,只有自己的內心是恬淡的,沒有憂愁,也沒有寂寞。或許,這時候容易想起天真無邪的童年,想起提著馬燈于田塍小道伸手撈起一捧鮮活無比蛙聲的爛漫。熒熒的月夜,迎著鼓鼓的蛙聲,在鄉村神往某座大山之外的小城,夢想隨蛙鳴而飛。如今,聽到蛙鳴如斯,卻是在這座有山有水的小城。從小城遙望鄉村,村莊里有我年邁的父母,有我淳樸的鄉親,有早已塵封在歲月深處太多鮮為人知的童年舊事。是蛙聲,勾起了回憶,蓬勃了思想,豐富了情懷。
非常愿意在小城的夏夜漫步,更愿意能聽到斷斷續續的蛙鳴,哪怕是一只蛙兒單調的獨奏,都能夠滿足我一顆思鄉之心奢侈的需求。或許,蛙鳴與故鄉擁有某種意義上的血緣,縷縷鄉愁總能融入淺淺蛙鳴之中,猶如一首原生態的山歌,每晚都能悠悠的唱起。
蛙鳴如詩,如歌,從小城的夜晚出發,一路吟哦,找到回歸故鄉的路途。聆聽蛙鳴,于寧靜淡泊之中,擰干一縷鄉愁,也收獲一份厚重的情思,緊貼鄉村的胸脯,把一個純美的夢默默放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
- 2014-03-26鯉城區和諧家庭文化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