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仁濤
五月花蕩漾。農歷五月是香氣滿天的月份,滿樹如雪般的槐花壓滿了枝頭,層層疊疊、枝枝丫丫、串串簇簇;街頭巷尾的月季擠滿了大街小巷,鋪天蓋地、枝枝蔓蔓、滿心滿眼;高大的帷帳也無法擋住薔薇的盛開,點點碎碎、窸窸窣窣,擁擁擠擠,狹小的空間、不起眼的縫隙也抵不住那顆怒放的心,一不留神就顯露出來。更有各種各樣叫不上名字的鮮花漫天遍野盛放起來,粉的、紅的、黃的、藍的……,團團簇簇,琳瑯滿目,爭先恐后。無邊無際的花海就這樣無可抑制的蕩漾開來了,于是天地間到處都充溢著花香的氣息,角角落落里隨處都彌漫著花的芬芳,沁人心脾,醉人心胸,感人胸懷。置身其間,觀望著嬌艷的花朵,呼吸著濃郁的香氣,整顆心就浮浮搖搖地飄曳起來,整個人就不知不覺的陶醉了,沉醉在無邊的花海里,沉醉在無際的暗香中。
五月粽飄香。五月里不僅僅只有浪漫的花香,還有清清的麥香、濃濃的艾香,更有甜甜的粽子香。在我小時候,每年端午前一天的下午,母親都要自己包粽子,母親將早已準備好的蘆葉拿出,把蘆葉一片片鋪在案板上,然后將蘆葉下部斜著折一下,在從下面反方向折一下,然后將已經泡的粉嘟嘟胖乎乎的糯米放在折起的蘆葉里,再在里面塞上一個甜甜的大棗,然后將蘆葉的上部折下來,將米和大棗包裹起來,最后用稻草系起來,一個漂亮的三角形的粽子就完成了。那時,母親每次都要包很多,滿滿一大盆,直到把家里灶臺上六號大鐵鍋裝滿,記得有一次,大鐵鍋里都放不下,母親就放在做稀飯的鍋里。母親包粽子的時候,我們就搬個小板凳坐在旁邊,一邊看一邊一遍一遍不停地問母親什么時候能包完,什么時間能吃到。母親總是笑瞇瞇的說:“快了,快了。”然而母親說的快了卻是有時間限制的,因為很多的時候,母親總是在端午節當天早起燒水煮,因此每次我們都是咽著口水想象著甜香可口的粽子進入夢鄉。
第二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急急地跑到廚房,看粽子熟了沒有。此時廚房旁邊已經掛起了父親從外面采來的艾蒿和各種植物的枝葉,這在我們是一種傳統,名為“采百頭”,村子里每家每戶都會在端午當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采各種植物的枝葉,不管什么植物,見到什么采什么。在我們家,這是父親義不容辭的工作,我們不管這些,我們只管鍋里的粽子,只管拿起香噴噴的粽子大吃。每次粽子出鍋后,母親總會將粽子分成好多份,然后讓我們往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家去送,這在我們也是一種樂趣,不管人家自己包沒包,不管人家有沒有,總會送幾個,用母親的話說:“大家都嘗一嘗,多多少少是個意思。”
粽子是香甜的,但要包成粽子,還需要一種特殊的原料—蘆葦葉,這在我小時候的家鄉非常常見。那時,在我們村子里有很多池塘,池塘四周都長滿了茂盛的蘆葦,特別是村東面有一條南北走向常年有水的名為“東大溝”的水渠,盡管不是很寬,但水渠的兩岸長滿了密密麻麻桿莖粗壯的蘆葦,這些蘆葦的蘆葉又長又寬,非常適合包粽子。每當端午將至葦葉長成時,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會帶著各種各樣的工具相伴著到池塘邊和水渠邊采蘆葉,這在我們也是一種快樂,我們會在蘆葦蕩中來回尋找,看誰采的蘆葉大蘆葉多。
五月還是個懷念的日子,懷念悲天憫地憂國憂民卻無可奈何投身汨羅江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懷念那些花前月下氤氳日子里浪漫芬芳的故事,更懷念端午節日里洋溢著甜甜香氣的粽子。只是最近今年,隨著環境的日趨惡化和現代化水利設施的建設,村子周邊的蘆葦逐漸的消逝了,采蘆葉變成了一種難事,母親也很少自己在家包粽子了。當然,隨著生活越來越好,粽子已經變成了普通常見的食物,小吃攤上隨處都有,超市里隨處可見,只是每當端午來臨,心里總會想起當初一起相伴采蘆葉時的興奮,眼前總會浮起母親坐在院子里一絲不茍包粽子的情形,也總會想起盼望吃粽子時著急的心情以及吃到黏黏的、甜甜的、香香的粽子時的高興,總會想起已是花白頭發為我們操勞一生的父母。每當此時,總會有一種抑制不住如花香如粽香的暖流在心里流動,讓思緒滿滿,讓心緒暖暖。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
- 2014-03-26鯉城區和諧家庭文化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