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燒牛糞的日子
差那村是一個以牧為主以農為輔的半農半牧村,“差那”在藏語里有兩種解釋:一是山腳下,二是石頭尖。村子里的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沒有商店,沒有汽車,沒有現代社會的喧囂與嘈雜,在這里有再多的錢也花不出去,鄉村干部領工資也要到鄰近的薩嘎縣或吉隆縣城去取。由于物資較為匱乏,我們來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蔬菜、大米、臘肉、罐頭等生活物資購買了很多,一切都得靠自己動手。在這里,我學會了做飯、打酥油茶,也學會了吃干牛肉和糌粑。
由于海拔較高,早晚溫差極大,我們在室內也必須燒火取暖,在這里可供取暖的只有干牛糞或羊糞,漫山遍野隨處都可以撿到被曬得干干的牛糞,不需要花錢購買,帶上一個大口袋出去,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滿載而歸。
用于燒牛糞的火爐也是藏區特有的,方方正正的鐵盒子做爐灶,下面是一個抽屜收納炭灰,爐灶一端有一張鐵皮做的門,可供添加牛糞,爐灶的尾部接上一根又長又粗的煙囪直通屋頂。爐火燒旺后整個鐵皮做的爐子和煙囪都會發熱,把屋子烤得暖暖的,雖然屋外寒風肆虐、天寒地凍,但室內卻是溫暖如春。由于爐子設計十分巧妙,在屋內聞不到一點煙味,火爐不僅可以取暖,還可以燒水做飯,能夠確保我們每天都能用上熱水。
第一次接觸這種燒牛糞的爐子,感覺特別的新鮮,學著當地人用手去抓牛糞往爐中添加,剛開始嫌牛糞太臟,尖著指頭小心翼翼地去捏,每次抓完都要用水把手洗干凈,但不停地抓不停地洗既浪費水,又不太方便,最后索性就不洗了,下意識把手湊近鼻子聞了聞,突然有了驚人的發現,抓過牛糞的手上居然留有青草的淡淡余香。
圍著溫暖的火爐,我們可以非常愜意地喝著酥油茶或者咖啡,也可以非常悠閑地看看書或者通過無線寬帶上網,與千里之外的家人、朋友聊天,還可以與村民們喝喝酒、拉拉家常,或者是談談工作。總之,這里雖然偏僻,但卻能真正地體驗到原滋原味的農牧民生活,這里雖然高寒缺氧,但卻能在這稀薄而又清新的空氣中感覺到濃烈的藏鄉情懷。
(三)背水姑娘
由于我們所住的村委會院子里沒有水井,只能從其他村民家中去打水,所以就從當地聘請了一位姑娘專門為我們背水,每個月300元的工資。背水姑娘邊瓊,今年21歲,初中畢業后就一直在家里務農,不愿走出去到外面闖蕩,據她自己說是因為離開家鄉后會很想家的。我不知道這種思想該如何來評價,但對于我這種遠離家鄉的游子來說的確是有很大的觸動。
邊瓊長相很普通,沒有什么特別之處,黝黑而光滑的皮膚顯得很健康,透出一股少女特有的青春活力,素面朝天,清水芙蓉,一看就是從未用過化妝品。眼睛里總是含著淳樸而又善良的笑意,鼻梁不太高,厚嘴唇的后面常常露出一排整齊潔白的牙齒,這也和藏區的其他人一樣,牙齒與皮膚形成鮮明對比,格外引人注目。也許是和我們言語不通吧,顯得少言寡語。邊瓊是一位很勤勞的姑娘,每天早上我們還在夢鄉的時候,她就來背水了。等我們起床時,水桶里已經裝得滿滿的,牛糞爐子也燒得旺旺的,開水、熱水都已經準備好了,一天的生活就又在裊裊炊煙中悠然展開。
當我們準備早餐時,她又悄然離開,因為她對我們來說僅僅是一位背水姑娘,她還有自己的生活需要忙碌,據說這段時間村子里在組織村民們種樹,每天50元錢的報酬,她作為家里的主要勞動力,自然也要去參加。到了傍晚時分,我們剛好吃完晚飯,她種完樹又會來到我們的住處,幫著生火燒水,打掃衛生。最重要的是為我們洗碗,因為我們駐村工作隊員全是大老爺們兒,做飯炒菜都還創先爭優,但輪到洗碗時都畏縮不前,邊瓊的幫忙解決了我們一大難題。背水是她的職責,但其他工作卻都是義務勞動了。淳樸的牧家女就是這樣招人喜歡,從未經受過任何世俗的洗禮和商品經濟的熏陶,但愿我們的到來不要給這方一塵不染的凈土帶來任何褻瀆和傷害。
有時候,邊瓊還會給我們帶來一盆新新鮮鮮的牦牛奶,這可是好東西,在內地的大城市里,你就是花再多的錢恐怕也買不到這寶貝。首先是新鮮的,剛剛從牛身上擠出來,還帶著奶牛的體溫,其次是無污染的,這里遠離喧囂的大城市,遠離污穢的現代文明,這里沒有農藥,沒有污染,沒有勾對,更沒有三聚氰胺,牦牛對于這里的老百姓來說就是個寶,吃的是蟲草,喝的是礦泉水,擠出來的自然就是無價之寶了,喝了這樣的牛奶,爽在口里,甜在心里,香在夢里,夢里還有那一朵盛開在冰雪之中的格桑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
- 2014-03-26鯉城區和諧家庭文化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