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榮華
在肥東,與朋友的交流中聽到一種說法,無論確切與否至少印證了肥東一帶南京后裔多并非空穴來風。據(jù)說,朱元璋稱帝后定都南京,但他對江蘇人始終放心不下,因此大量當?shù)厝吮贿w徙到西南戎邊,同時又將他安徽老家的人遷往南京一帶。后來的太平天國運動再次導(dǎo)致大量南京人口的遷徙外流,直至抗戰(zhàn)勝利后才相對穩(wěn)定下來。通過這些描述,或許可以證實一個歷史現(xiàn)象:人口的大規(guī)模遷徙無外乎兩類外力,要么是戰(zhàn)爭,要么是政治運動。就像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一樣,大量的上海、湖南、重慶、成都、昆明知青給邊疆帶來的不僅是勞動力,也不僅是文攻武衛(wèi),更多的則是現(xiàn)代文明的啟蒙。而他們本身卻失去的太多。
肥東或許稱不上繁華,但她少了喧囂擁堵,對于長住于此的肥東人來說,這無疑是很幸福的事。肥東是一座有著豐厚人文底蘊的古城。北宋包拯,人稱包青天的包黑子便是肥東人,“三國舊地,包拯故里”,指的就是肥東。清末政治家李鴻章亦是肥東人,因排行老二,人稱“李二先生”,這當然只是民間私下稱謂,想來當時,也無人敢直面如此呼他。那日,我們從容地看了市區(qū)的幾個點,又按東道主的安排參觀了李鴻章故居。這位晚清大員聲名顯赫但充滿悲劇色彩,舉“洋務(wù)運動” 開中國近代工業(yè)文明先河,智慧、堅韌卻屢屢被動地在賣國條約上簽字,而他與同時代的幾位賢達傾全力撐扶的大廈,早已從根基糜爛腐朽……只能無可奈何花落去!
在路過這些散發(fā)著歷史氣息的建筑物的時候,我在想,在這些布局嚴整、結(jié)構(gòu)端肅的建筑物里,是否還存有他們當年苦難、曲折而又悲壯的魂魄呢?無論是包公祠,還是李家大院,在那些栩栩如生的銅像后面,又是否還在傳承著一種歷久彌新的人文精神?座落在院里的龍、虎、狗鍘,是在訴說著當年清正廉明的殺氣,還是在告誡今人種種須規(guī)避遵守的處世準則呢?
徽菜在中國也算是一大較有名的菜系,只是現(xiàn)今有了些沒落。給我留下的印象,除了味重偏咸,別無它憶。相比江浙菜的清淡,合肥菜明顯有著地方濃重的印記。這也許與水土人文有關(guān)罷。肥東人生活得很安逸,節(jié)奏緩穩(wěn),沒有廣州早茶的清閑,也沒有上海的小資情懷,他們可以在一家小店甚至路邊擺賣的攤販處用一碗餛飩或幾只煎餃幸福的填飽肚皮,他們也可以在下班后約三五知己聚于酒樓于大聲喧嘩中飲盡數(shù)瓶高爐家酒或古井貢王。肥東的飲食特點讓我不得不逐漸養(yǎng)成喝茶的習慣,當那些色澤濃烈味道偏咸的菜式進入你的胃里后,你必須用其它的物質(zhì)去給予中和,否則一整天你都會感覺到口中無處不在的干澀,就如同從長江吹過來的風刮過你的臉龐,那不是溫柔的撫觸,那是帶著些凌歷的提醒。他一次次告訴你,這里是肥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shè)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zhèn)
- 2014-03-26鯉城區(qū)和諧家庭文化創(chuàng)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