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長汀經驗,加大支持力度——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
從實施生態省戰略到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清新福建之路,一步一個腳印。
長汀矢志不移治理水土流失,是一個生動縮影。
初春時節,記者看到,長汀縣策武鄉南坑村,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河水清澈;數千畝山野上,銀杏樹亭亭玉立,與清溪橫翠、屋舍儼然的村落交相輝映。
殊不知,這里曾是一幅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的景象。1985年的遙感數據表明,長汀縣的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占全縣面積的31.5%。長汀,成為我國四大水土流失嚴重地之一。
水土流失不治,何來生態省?一場“綠色革命”勢在必行!
“綠色革命”的發起者,正是習近平。
1999年11月,時任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專程來長汀調研水土保持工作,看到這里水土流失情況仍較嚴重,提出把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為2000年和2001年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每年補助1000萬元。他親手種下一棵樹,希望干部群眾鍥而不舍,統籌規劃,用10到15年時間,爭取國家、省、市支持,完成水土整治,造福百姓。
長汀大規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開。
次年5月,習近平身體力行,在河田世紀生態園內捐種了一棵紀念樹。
2001年10月13日,時任省長的習近平再次來到長汀調研時,當年他種下的那棵樹已長得郁郁蔥蔥。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長汀的光山禿嶺有了些許綠意。習近平提出,為了讓人民群眾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優美生態環境里,要繼續發揚谷文昌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干,鍥而不舍地抓下去。他提出目標:再干8年,解決長汀水土流失問題。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荒山披綠裝。
第一個8年過去了,至2009年,長汀縣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7萬畝。
牢記囑托,長汀不止步,福建不止步!2010年,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決定,繼續實行扶持政策,再干一個8年,水土不治,山河不綠,決不收兵。
與此同時,在習近平等中央領導的關心下,長汀的水土治理工作得到中央部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從2008年開始,長汀被水利部、財政部列入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實施范圍。近年來,中央預算內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也把長汀作為重點。
2011年,當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又一次站在十分重要的節點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中央政策研究室牽頭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長汀實地調研。
僅隔一月,他就在中央調研組報送的《關于支持福建長汀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上,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應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總結長汀經驗,推動全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激昂的“沖鋒號”響起后,推廣長汀經驗、鞏固水土保持和治理工作在全省如火如荼開展起來。2010年在全省范圍內啟動以“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為主要內容的“四綠”工程建設,持續推進。2012年起,福建將包括長汀在內的22個水土流失縣的治理,納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內容。在加快實施跨越發展戰略、追趕東部沿海先進省市的同時,福建始終不放松對生態建設的投入與追求。
十多年來,長汀已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7.8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現在的79.4%,植被覆蓋率由15%-35%提高到65%-91%。
2013年,我省全面推廣長汀經驗,按照“進則全勝”的要求打好水土保持攻堅戰,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73萬畝。
正像以長汀經驗帶動治理水土流失一樣,福建生態省建設還有很多創新之舉:全國率先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省份、全國率先推行海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省份、全國較早探索流域生態補償的省份……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八閩的藍天碧水青山,來之不易。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5南安九都鎮舉辦"保護山美水庫 倡導生態文明"活動
- 2014-03-25泉州創建國家級生態市工作方案 敲定各縣創建時限表
- 2014-03-25“生態福州”總規劃通過審議 總體生態格局出爐
- 2014-03-25名鎮名村要打好“文化生態”招牌
- 2014-03-25泉州創建國家級生態市工作方案 敲定各縣創建時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