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一行赴蘭考調研指導教育實踐活動。調研期間,總書記住在焦裕祿干部學院普通的學員宿舍。房間未作任何改造和裝修,不放鮮花,不擺水果,和其他宿舍并無二致。每餐都是大鍋飯菜,沒有高檔食材,很有“河南味兒”的燴面、胡辣湯、大燴菜等都端上了桌。總書記在蘭考的幾頓飯,從“內容”到“形式”,都跟老百姓在家吃的沒啥兩樣。臨行前,總書記專門委托工作人員按照學院每天80元的用餐標準,交了160元的伙食費。(3月20日大河報)
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也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系點。兩會剛剛閉幕,在全面深化改革開啟新的征程之際,改革的推進需要邊摸底、邊探路。總書記蘭考之行,一路輕車簡從,一路親民務實,一路深情寄語,處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給全黨上了一堂生動的“作風課”。總書記兩天的行程,走村入戶、訪貧問苦,察看便民服務、傾聽群眾呼聲,召開座談會,和縣、鄉鎮以及村基層干部親切坦誠交流,悉心聽取基層干部群眾意見建議。總書記親民、務實的作風,也為全黨樹立了標桿。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也是我們黨的事業的出發點、落腳點。領導干部心中有沒有群眾,關乎人心向背、關乎事業成敗。我們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執政根基才能堅如磐石。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的決策,只有讓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才能體現人民群眾的真正意愿,進而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領導干部心中裝著群眾,經常深入基層,才能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維護民利。
有規定就要執行,不能使規定變成“稻草人”。群眾路線不只是寫在我們的黨章中,八項規定不應只是掛在各級領導干部的口頭上。習李新政以來,特別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全黨作風有了根本改觀,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帶頭改進作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務實親民的作風,贏得了廣大黨員干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擁護,給黨的十八大之后的中國政壇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
但也必須看到,仍然有一些地方的黨員干部工作作風漂浮,深居簡出,高高再上,習慣于發號司令,很少有時間真正能沉下去。一些地方長官偶爾坐一回地鐵、擠一回公交車、到醫院排隊掛號看病,甚至成為當地媒體的熱門“新聞”。
習近平等高層領導深入基層調研考察,訪貧問苦,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為廣大老百姓津津樂道,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正能量。在這樣的官場生態下,各級領導干部應當切實轉變作風,多到人民群眾中走一走,真正了解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也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張衛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用好“微媒體” 引領“微文明”
- 2014-03-24井蓋“作畫” 為文明添彩
- 2014-03-24文明是城市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點
- 2014-03-24以公務用餐文明引領社會消費文明
- 2014-03-24文明出行 讓斑馬線真正成為生命的守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