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區(qū)書記秦承芳張貼第一份倡議書時,她沒想到,這份倡議會得到那么多老人支持。3月初,馬鞍山市雨山區(qū)平湖街道明渠社區(qū)向老人發(fā)出倡議:出行盡量避開交通高峰,安排更合適的時間出行。“很讓人感動,那么多老人都響應這份倡議。”秦承芳介紹,社區(qū)中已有上百位老人在倡議書上簽了字。
公交車是城市的一個窗口,小小的公交車廂就猶如社會的縮影,年輕乘客給老年人讓座,這是尊老敬老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也是文明社會中市民應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然而,我們也時常在公交車上見到不文明和諧的一幕:有些年輕乘客遇見老年人卻視而不見,絲毫沒有起身讓座的主動,而極個別老年人倚老賣老,把別人讓座于己當做應有的權(quán)利,不僅不懂得感恩,還時而因為年輕人不給自己讓座而破口大罵對方,嚴重侵犯他人的人格和尊嚴,“該不該讓座”一度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
不讓座者既有道德層面的原因,也有個中緣由,我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動輒給不讓座者貼上“道德缺失”的標簽,殊不知,年輕乘客中也有體弱病殘者,他們也需要座位減輕行動上的不便,而對那些路途遙遠,起早貪黑疲倦的上班族或?qū)W生族來說,有一個座位可以閉目養(yǎng)神、調(diào)整身心,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不讓座者其實并沒有道德上的過錯。
正確看待“讓不讓座”問題,每一個人應該懂得禮讓和包容,倘若如此,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在文明城市馬鞍山,有一批可愛可敬的老人用實際行動踐行“文明禮讓”的道德風尚,他們避開交通高峰出行,主動為上班族“讓道”,使上班族免于有可能受到的道德上的譴責與內(nèi)心的糾結(jié)不安,這既是出于對下一代的關(guān)愛,也是在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做貢獻。
老年人“讓道”,讓出了一份文明,為和諧文明城市馬鞍山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老年人“讓道”,讓出了一份安全,可以有效避免因人流擁擠而帶來的安全隱患。全社會應當為老年人的這種行為點贊。(戎小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用好“微媒體” 引領(lǐng)“微文明”
- 2014-03-24井蓋“作畫” 為文明添彩
- 2014-03-24文明是城市經(jīng)濟的下一個增長點
- 2014-03-24以公務用餐文明引領(lǐng)社會消費文明
- 2014-03-24文明出行 讓斑馬線真正成為生命的守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