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取消對我的資助,把錢給那些更需要的人。”近日,忠縣馬灌鎮大梵村5組貧困女孩吳艷紅來到鎮政府,要求取消政府對她的所有救助。 (新聞鏈接)
一個90后貧困女孩,讀大學做兼職、打零工,從未吃過學校葷菜,卻請求取消政府的救助,因為她覺自己可以自食其力,能夠照顧好兩個父親,政府的救助應該“把錢給那些更需要的人”。這樣的主動、這樣的誠實,讓我們倍加感動,同時也足以讓那些騙取“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的人顫動。
貧困女孩吳艷紅一個簡單的“請求”的背后,牽扯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問題。生活中,不少接受社會救助的人,當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或者可以自食其力,已經達不到救助條件與標準后,他們或許內心會有過猶豫:誠實主動,還是繼續“演”窮?在這道利益選擇題上,吳艷紅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答案”。
生活中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與困苦不可避免,當不幸或“災難”發生,我們并不孤單,因為還有政府的救助、好人的幫助,會傳遞社會的關懷與溫暖,構筑起一道堅固的救助保障堤壩,幫我們渡過難關,保存那份對美好、對幸福的希冀。
俗語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貧困女孩吳艷紅,得到了社會救助,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她懂得感恩。作為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許她沒有具體的物質以“涌泉”相報,當她主動請求取消救助,讓社會救助幫助更加需要幫助的人,在行為上是轉移了“滴水之恩”,而在精神與社會價值層面則可讓道德“涌泉”滋潤誠信大地。
自立自強的貧困女孩吳艷紅就像是一面鏡子,讓人的道德品質與素養顯露無遺。那些本來不貧困的卻騙取“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的人,難道沒有感到羞恥嗎?被利益蒙蔽的心靈不顫動嗎?要知道,正是因為你們的虛假、欺騙,讓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卻沒有得到救助。關愛被截留、公平被扭曲,這決不是社會救助的初衷。
“把錢給那些更需要的人”,社會救助需要制度與監督約束,更需要誠信作底色,貧困女孩吳艷紅就是一個榜樣。(程正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文明祭掃倡議書 清明最炫文明風
- 2014-03-24低碳祭掃 你離文明有多遠?
- 2014-03-24文明低碳與清明祭掃
- 2014-03-24第四屆“校園文明博客節”海滄天心島小學啟動
- 2014-03-24福州迎來艷陽天市民電纜上曬衣服 不文明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