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即將來臨,張家港市殯葬改革領導小組、張家港市文明辦、張家港市民政局發布《文明祭掃倡議書》,主要內容包括:一、擯棄陳規陋習,文明環保祭掃;二、采取避峰出行,遠離安全隱患;三、倡導厚養薄葬,反對鋪張浪費;四、推廣綠色殯葬,共建美好家園。(3月21日《張家港日報》)
轉眼間,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將到來,這是一個祭奠先祖、慎終追遠的節日。每個在外的游子,都會努力回家。即便不回家,也會遠拜祖先,就像陸游當年告慰后輩一樣,“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個時候,炎黃子孫都會拜祭炎帝、皇帝兩位先祖,每個中國人都會拜祭自己的祖先,以示未曾數典忘祖、以示傳承祖先的優良傳統。
清明節是節日、也是假日,但對于人們的祭祀需求來說,單單清明節那幾天,可能還無法滿足人們的祭祀需求。有些路途比較遠的,就會提前一兩個周末回家祭拜祖先。城市里,人們忌憚于出行擁堵,也會提前一段時間到郊外墓地去祭拜親人。以往,我們會看到,有的人會燒冥幣這種紙錢、動輒大票子,有的在過世者墓前擺上水果、鮮花,有的則在過世者墓前放鞭炮。當然,有了儀式才顯莊重,只是,儀式也應該適可而止,不能無節制。個別人燒真票子,個別人擺的鮮花價格很高,個別人放鞭炮污染環境,個別人在祭祀儀式方面大操大辦、看上去十分尊重先人、可在先人活著的時候卻不十分尊重,如此等等,都與文明社會的內涵背道而馳、大相徑庭。
不文明的現象,在清明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大煞風景。清明節祭拜祖先,重在慎終追遠,重在繼承祖先的精神文化遺產。物質財富可能會坐吃山空,但精神財富則可以享用一世。有的長輩努力掙錢,為孩子留下很多物質財富,物質財富留得再多,如果孩子不爭氣,多少物質財富都有可能敗光。有的長輩寧愿給孩子留下精神財富,孩子雖然在年輕的時候吃點苦頭,但精神力量會成為孩子不斷前行的動力,孩子未來會掙得很多物質財富。祭拜祖先,讓我們思考活著的價值。臧克家詩云,“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更好地活著。不文明的現象,展示了一個人低下的道德文明素養,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沒有家教、沒有教養,到時候損傷的是自己及祖先的形象,這是對祖先的褻瀆。
清明節慎終追遠,我們應該展現出相應的道德文明素養。祭祀先祖時,能否以文明環保的方式,出行的時候能否遵照交通文明、避開交通流量高峰期,在殯葬方面能否厚養薄葬、讓殯葬返璞歸真,這些,都考驗著我們的道德文明素養。
《文明祭掃倡議書》,言簡意賅、言簡義豐。文明清風陣陣刮,清風拂面倍兒爽。 (李兆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第四屆“校園文明博客節”海滄天心島小學啟動
- 2014-03-24福州迎來艷陽天市民電纜上曬衣服 不文明還危險
- 2014-03-24福建日報社論:書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 2014-03-24蘇樹林就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接受媒體采訪
- 2014-03-24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