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就是家庭生活的習慣風氣、志趣、愛好、道德行為的總和,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和活的基材,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的基石。家風,主要來源于長輩的人格影響,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示范和倡導。家風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孩子進行著思想、行為和心理的影響,優美的家庭環境,優良的家庭氣氛是好的家風形成的感情基礎和重要保證。
莫言:“你生活在這個家庭里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是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覺得有好的家風,確實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倫理。古人曾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是很重要的。然而,家風的形成無關家庭貧富,也無關父母文化程度,它關乎的是長輩的德行素養。曾國藩常年在外,卻寫家書,將其淡泊名利、只求兒孫讀書明事理的觀點達于后輩。今天很多人忙于工作而無暇顧及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值得深思。也許不是因為時間與距離的阻隔,更多的是人們忽視了家風的力量。
家風不是說說就過去的事情,家風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它是整個家庭的事情,要形成一種風氣,家庭所有人都要按著這個風氣去做。家風的傳承,說一萬遍,不如做一遍,身教大于言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很重要,父母要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來感染孩子。首先要營造和諧寬容的家庭環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始終給予正能量的氛圍,成年人平常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無形的影響。
洛陽市政協委員汪全營在采訪中說:“就做生意來說,正是由于父母傳承下來的好家風,培養了我的吃虧精神,很多人就愿意跟我共事,遇到困難時也愿意來幫我。有些事靠自己一個人是完不成的,你人品好了、口碑好了,別人才會信任你,才能義無反顧跟著你一起做事。好的家風,讓你做人做事都能得到大家認可,大家認可你了,你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家庭是一個國家最小的組成部分,家風也是從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升華而來,這和一個國家的國風相吻合。
中國不僅在經濟上要強,民族精神、民族的傳承更需進一步加強。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千年文化的濃縮,偌大一個民族,如果沒有這些文化層面上的支撐難以立足。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正,則社稷興。(尚尚)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文明祭掃倡議書 清明最炫文明風
- 2014-03-24低碳祭掃 你離文明有多遠?
- 2014-03-24文明低碳與清明祭掃
- 2014-03-24第四屆“校園文明博客節”海滄天心島小學啟動
- 2014-03-24福州迎來艷陽天市民電纜上曬衣服 不文明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