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文聯主席顧久為志愿者招募的事情發起愁來,“要招50多個文藝志愿者下鄉教留守兒童,已過去3個月了,現在才招到10個人”。顧久感慨道:“不是說現在年輕人都熱衷做志愿者嗎?我要招個志愿者,咋就這么難?”(2014年03月11日《 中國青年報 》)
顧久的一個困惑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困惑,有些地方急需志愿者卻找不到人,有的地方志愿者過剩,開展服務只好輪著來,這明顯就是資源浪費。就在全國兩會召開前的2月26日,中央文明委印發了《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規范志愿者招募注冊,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由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公益慈善類組織、社會服務機構等及時發布志愿者招募信息,根據標準和條件吸納社區居民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如何避免志愿者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筆者覺得各地加強志愿者制度化建設尤為必要。要充分利用好“微”平臺。將志愿者隊伍建設信息系統志愿服務信息平臺通過微信、微博、QQ群等渠道為有意愿、能勝任的社區居民進行招募。要讓中央文明委正在推動的“志愿服務制度化”深入人心,用制度化來保障志愿者服務的長期性、有效性。那么類似顧久遇到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的確,制度化的志愿者服務可以讓好事做得更好!以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為例:該志愿者組織是團中央指導建立的最早的全國性志愿服務制度化的組織。自1993年以來,該協會已在全國各省區市、主要行業系統以及大多數市、縣和高校建立了分會,建成13萬個志愿服務站。通過這一平臺,青年志愿者服務過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活動。近年來,各級文明辦正著力推動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項目化運作、社會化動員和制度化發展,初見成效。尤其在社會化運作方面,文明辦牽頭組織通過建設各類志愿服務平臺,對資金、人力、智力、項目等資源進行有效動員、整合,促進全社會參與志愿服務、享有志愿服務的便利化、成效化。
加強志愿服務制度化,讓志愿者服務更加錦上添花。因為制度是著力壯大志愿者隊伍,著力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可以更好地扶危濟困、應急救援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保障。這樣才會讓更多想參加志愿者的人走進志愿者的大門;需要志愿者服務的單位,也能通過這些便捷有效的志愿者制度很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志愿者。健全志愿服務制度,可以對一些活動開展不夠經常、體制機制不夠完善、服務水平不夠高等問題及時進行督促、培訓,對于推動志愿服務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張瑾)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文明祭掃倡議書 清明最炫文明風
- 2014-03-24低碳祭掃 你離文明有多遠?
- 2014-03-24文明低碳與清明祭掃
- 2014-03-24第四屆“校園文明博客節”海滄天心島小學啟動
- 2014-03-24福州迎來艷陽天市民電纜上曬衣服 不文明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