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背后的制度保障
東南網-福建日報3月13日訊(本網記者 黃如飛)“三八”婦女節前夕,武平縣領導分頭走訪慰問女性“中國好人”張桃娣和“福建好人”林桃秀等,送上慰問金和節日的祝福。
“縣領導多次來看望我,鎮計生協會也對我進行幫扶,讓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增強了我戰勝困難的信心。”張桃娣說。
近年來,武平縣先后出臺了《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獎勵辦法》、《幫扶和禮遇道德模范的實施辦法》等政策,設立保障基金,在就業、
資金補助、銀行貸款等方面褒揚“好人”們。
武平縣采取政治上關心、精神上支持、物質上幫助等多種形式,為好人辦實事、撐腰桿,力促好人有好報。該縣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在全縣常年開設“道德講壇”,開展“尋找最美計生戶”、“尋找最美武平人”等活動,并建立“武平好人庫”,每年由縣委、縣政府予以評選表彰。縣里還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公民道德建設協會,一年多來,道德協會已幫助10多位困難好人解決了生活困難、子女上學等問題。
在武平,“讓好人有好報”已由一句口號,變成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制度化保障。
面對滔滔洪水,開著鏟車往返30多趟,奮戰4個多小時,使100多名受困群眾化險為夷……在經歷百年一遇洪澇災害的武平縣巖前鎮,有這樣一個感人故事廣為流傳。故事的主人公魏富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鏟車司機,被當地群眾譽為“最美鏟車司機”。因其家庭困難,各級政府為他提供幫扶資金已達數萬元。
被評為“全國最美孝親少年”的王芹秀,縣里已安排她進城上學,并向她發放了特困補助,將她一家列入低保。
從點滴之處發現好人、崇尚好人,已成為武平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覺行動。武平縣堅持“標準前置、好中選優”原則推選好人,各候選人均經各相關部門審核把關;把各鄉鎮、各單位發現和發掘身邊典型、組織投票評議工作列入文明鄉鎮競賽活動和文明單位創建管理考評內容。誠實守信、尊老敬賢、熱心助人、扶危濟困、回報社會漸成當地群眾評判人生價值的標準。
人人爭當“好人后援隊”的鐵桿隊員,層出不窮的好人,正在釋放出推進這座“好人之城”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12好人評選之后
- 2014-03-11以核心價值觀為導向 讓“好人推薦”活動碩果累累
- 2014-03-07"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3月投票 2月結果
- 2014-03-07"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2月"好人榜"結果揭曉
- 2014-03-07"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3月網絡投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