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日,誠信照例又會被再次強調。誠信本是做人之本,孟子早就說過,“人無信不立”,可眼下,誠信在一些人身上竟然成了稀缺的品質,這委實值得社會反思。
審視當下的現實,人們時不時地陷入信任缺失的窘境,醫生和患者之間,連最基本的互信也缺乏,乃至關系緊張到以拳頭解決糾紛;老人摔倒了,路人連扶起來的勇氣都沒有,因為他們害怕被訛詐;一些公共事件的及時辟謠,也會招來毫無根據的懷疑,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信任的缺失,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對什么事都懷疑,進而拒絕真相和事實;間接的后果就是加大了社會交易成本,導致每個人都得為失信付出一定的代價。
但不管如何,一個社會總是有基本的公共價值,總是有積極向善的力量。我們看到:騎車上學不慎刮蹭路邊寶馬轎車,揚州大學附中的90后學生徐礪寒選擇給車主留下致歉紙條;今年1月剛剛去世的“誠信老爹”,承諾“人走賬不滅”,7年來,勒緊褲腰帶還掉40多萬元;廣州有個無人售報亭,檔主70多歲的歐婆婆始終相信,買賣全憑良心……這些誠信的堅守,閃耀著的不僅是人性的光輝,更多的是對社會誠信的構建,對社會公序良俗的衡量。他們猶如一桿標尺,丈量出了誠信究竟能帶來多大的感動?更進一步,在感動之余,我們當反求諸己,作為個體,對道德誠信的追求,應該是不斷向上。而正是每個個體的道德向善、以誠待人,才構筑了整個社會的誠信大廈。
難能可貴的是,現實中不斷涌現出“最美XX”、“托舉哥”、“誠信油條”等諸多誠信之舉,人們在感動之余也會發現,在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總有堅守誠信的敢于擔當,他們不約而同地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誠信的價值無量。
前不久,中央文明辦等八個部門和企業聯合會簽了《構建誠信、懲戒失信合作備忘錄》,拉開了第一輪聯手懲戒失信者和失信行為的大幕,這也讓每一位國人清楚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事實上,從幾年前提出“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到“誠信”被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到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誠信已越來越受到重視,政府意識到要以自身的公信力,為社會誠信率先做出表率;企業意識到要誠信經營,才能贏得市場和消費者;公民意識到要人人誠實守信,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本。有了眾多個體的誠信堅守,再加上社會不斷凸顯的對誠信的價值取向,相信一個人人守信的信用社會很快就會實現。(李子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11為雷鋒精神注入時代內涵 誠信是人生無價的財富
- 2014-03-11俘獲消費者“芳心”唯有誠信
- 2014-03-11誠信是人生無價的財富
- 2014-03-11福州市將建覆蓋全市的征信系統 打造"誠信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