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種文化存在,人類歷史是一種文化的歷史。人類之所以超出其他動物,一是由于有個發達的大腦;二是由于有文化,以及文化對基因發生的誘變作用。
家風是文化在家庭中的體現,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滿足家庭成員可持續成長與發展的精神需求,并實際引領這種需求的意識存在。它使家庭成員能從中尋找到精神歸屬感,使家庭文化得以延續。與眾多文化相同,家風的核心是價值取向,并以價值為焦點向各個方向彌散開來,是常態家庭重要的文化資源。
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代際之間傳播家風就成為家教,對家教進行文字的提煉就成為家訓。所以,家教和家訓都是家庭文化的一種傳播方式,也是在家庭內部發生的文化過程。
中國古人十分注重“正本”“慎始”,強調“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并試圖從男女婚姻對象的選擇上實現這一目標,因為父母本人及其家族的血緣族姓關系、品格操行、胎孕情況這些都是子孫成長發展之本。
在中國數千年家風內容的組成中,“慈幼”是最基礎的部分,簡而言之就是“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愛護幼兒意識。慈幼在中國古代即實現了由家庭觀念轉變為社會習俗和國家制度的過程,中國歷代政府常將慈幼觀念見諸政策和法令,春秋戰國時期甚至將“慈幼”與“王霸”基業密切聯系起來,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家風的其他基本組成包括儉樸,強調勤儉為本;自立,“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自律,如“戒多言”“與善人居”“慎交游”;立志,“志不立則智不達”;還有忠厚等。
從另一個方面說,家風又是整個社會文化的亞文化,以家庭為紐帶促進個體文化化,并使個體的精神世界與外在的既有文化融為一體,培養完美的人格。家風與社會主流文化有所不同,又有積極與消極之分,是整個社會文化譜系的組成成分。
在一個良性社會里,政風、學風、民風、家風是相互影響的,端正家風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需要再升溫
- 2014-02-27技術服務要依托文明支撐
- 2014-02-27文明禮儀應成為過節居家必備
- 2014-02-27文明創建亦需項目化
- 2014-02-27文明創建貴在入耳入腦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