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國老百姓們歡歡喜喜過大年,熱熱鬧鬧過元宵。在這兩個傳統節日、闔家歡樂的日子里,老少男女們貼春聯、貼年畫、吃團年飯、放鞭炮、守歲、拜年。晚輩向長輩來感恩、盡孝心,長輩給小輩講傳統、講禮儀。
春節元宵期間,孩子們與父母走親訪友,親切地打一聲招呼、說一聲“新春快樂”;給老人磕頭行禮、祝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親友聚餐不鋪張浪費、不“飛龍過海”;接待客人禮貌為上、雙手遞茶;開車外出禮讓行人、遵守規則……做好了這些文明禮儀,過節分外心情舒暢。
只是因為過節,才格外注意文明禮儀么?不,文明禮儀不僅是過節必備、更應成為生活點滴的必需品。
居家生活中,父母應從點滴處教育子女。居家環境是文明禮儀教育的好場所,吃飯的時候,父母給孩子做起表率,不浪費糧食、不用筷子敲打碗盆、盡量取用自己面前的菜品;盥洗衣物時,節約用水;勤整理家務,養成文明衛生習慣;有人敲門應“請進”、分手告別說“再見”;家庭成員相互尊重、相互謙讓、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種種細節,讓文明禮儀種子種在孩子、家人心中。
工作環境中,領導同事應互相文明共事。懂得職場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范,為工作加分。著裝得體、儀態大方;保持微笑、避免不必要身體語言;注重談話技巧、有效雙向交流;開會電話關機、避免“高分貝”講私人電話;不遲到不早退、讓桌面永遠保持干凈等。工作中與領導、同事、客戶文明共事,禮儀細節提升工作好心情。
公共場所中,市民應提高文明自覺意識。公共場所,更是提升所有市民文明禮儀自覺遵守的大課堂。看見垃圾隨手撿起、不亂涂亂畫;使用扶梯靠右站立、坐有坐姿站有站相;乘車購物有序排隊、主動禮讓;在醫院、影劇院、體育場、圖書館、博物館等特殊場所遵守相關禮儀。只有人人心里都有文明禮儀,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元宵過后,五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等眾多節日將陸續到來,在過節期間不忘文明禮儀,更在生活中努力做到教養有素、禮貌待人、處事有節,我們的生活將處處都有文明的春風。(王周夢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干凈中國”是文明中國的前提
- 2014-02-27為環保改變過節習俗是文明的進步
- 2014-02-27文明過節 “開門炮”不妨禁放
- 2014-02-27別以“回歸自然”之名玷污旅游文明
- 2014-02-27煙花遇冷空氣好轉 生態文明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