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下大力氣把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好,在買賣雙方之間建立充分的信任關系,才能最終讓消費者輕松退換貨、放心買東西
近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網絡交易管理辦法》,規定“網購商品7日內可無理由退換”,引起大批網友熱議。欣喜之余,許多“網購達人”普遍表達了對政策執行力度的擔憂,認為存在種種現實障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理由”退換難度很大。
網上,對“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吐槽的消費者不少:“不簽字快遞不讓拆封,驗貨發現有問題,商家卻說我自己弄壞的不給退”;“提交退貨申請,賣家遲遲不處理,一直拖到七天以后”;“新買的衣服不合身,要求退換商家卻說影響二次銷售,怎么也不給退”。
不少商家也對這項制度有非議:“要是買家都用幾天就退貨,我們的生意沒法做了”;“本來就不賺多少錢,趕上幾個惡意退貨的,每天光退貨都忙不過來”。
現實中,雖然很多網購平臺也公開承諾“七天無理由退換貨”,但一到具體退換貨時,卻有各種各樣“隱形門”擋在消費者面前:“影響商家二次銷售”、“未在規定時間提出申請”、“商品沒有庫存”、“高額快遞費用”等,消費者往往最終不得不選擇放棄退貨。不僅如此,部分電子商務網站還將退貨率較高的消費者拉入“黑名單”,再次購物時將無法享受相關優惠。
與實體店銷售相比,網絡購物“看得見、摸不著”,讓消費者難以安心消費。很多商品看上去很美,拿到手了卻有各種不省心,使得網絡購物的無理由退換貨比一般購物顯得更為迫切。消費者信不過商家,商家也信不過消費者。
據美國零售業顧問集團嘉思明咨詢公司的調查顯示,目前在美國網絡購物中多達三成的貨物最后又退給了商家,而且這一比例還在呈上升趨勢。雖然存在如此高的退貨比例,但美國的購物網站近乎“毫無怨言”地接受了消費者的退貨申請:很多購物網站退貨免收快遞費,退貨保證時間長達一個月,甚至用過的化妝品、穿過的鞋子之類“影響二次銷售”的商品也可以輕松退貨。
事實上,并不是美國的商家有多么慈悲,也不是美國的消費者素質多么高,關鍵在于美國有健全的社會誠信體系。商家存在欺詐將被記入黑名單,很難再贏得消費者,甚至有因此破產的風險。消費者如果被查明惡意退貨,也將被記入誠信檔案,購車買房、上學工作甚至開通手機號碼都將受到限制。
在德國,政府以專門法令保證網絡商家的誠信經營,網上銷售的商家必須對貨物或服務進行十分詳細客觀的介紹,顧客如果對網上購買的商品不滿意,可以在兩個星期內退貨,郵費要由商家出。韓國以網絡實名制保護商家和消費者權益,無論在網絡平臺上開店的賣家,還是購買商品的買家,都需要進行實名注冊,全國聯網的身份驗證系統確保偽造的號碼無法通過,并可以追蹤到每一個人的最新居住地址以及手機號碼。
誠信是商界一個老話題,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誠信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健全的誠信體系才能降低交易成本。在當前環境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退換貨“無理由”,不是靠出臺一兩個規范性文件就能解決的,只有下大力氣把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好,在買賣雙方之間建立充分的信任關系,才能最終讓消費者輕松退換貨、放心買東西。(吳秋余)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需要再升溫
- 2014-02-27技術服務要依托文明支撐
- 2014-02-27文明禮儀應成為過節居家必備
- 2014-02-27文明創建亦需項目化
- 2014-02-27文明創建貴在入耳入腦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