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就是站在群眾的角度和立場思考問題、制訂計劃;本位操作,就是在本職崗位上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將好事辦實、實事辦好;補位及時,就是在群眾遇到難事時,即使不是分內職責,黨員干部也能夠急群眾所急,義不容辭,及時解難。
換位思考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由于每個人所處的位置、角度不一樣,因此考慮問題的方法、角度也不一樣,很容易在認識、立場上出現偏差,容易造成誤會,產生矛盾。這就需要換位思考,跟對方“換把椅子坐一坐”,通過角色的轉換、角度的互換重新審視問題。
比如,群眾要蓋個章、辦個手續,有的工作人員往往拉長了臉,拿出一副冷若冰霜、冷若刀光的臉色給群眾看;有的則擺出一副官架子,居高臨下打官腔;有的習慣于“踢皮球”“打太極”;有的甚至收紅包、吃回扣,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
這種凌駕于群眾之上、與群眾“保持距離”的官僚作派,說到底還是缺乏換位思考意識,沒把群眾放在心上。對群眾的心情、事情不能“感同身受”,辦起事來,自然就難免“飽漢不知餓漢饑”,“不拿豆包當干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假如來辦事的是工作人員的親朋好友,他們是否還會這樣官氣沖天?假如倒過來,工作人員去找群眾辦事,群眾也用這種態度“以牙還牙”,他們又該如何面對?
馬克思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愛來交換愛,用信任來交換信任。”《增廣賢文》說:“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換位思考是消除誤會、化解矛盾、融洽關系、增進共識的有效手段,有利找準自己的位置、校正行為的坐標。
只有多站在群眾的角度、多從不同的角度換位思考,作出的決策和舉措才能更切合實際、更科學合理,才能更好地堅持本位操作不越位、補位及時不缺位,切實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群眾的困難和問題當成自己家人的困難和問題,疼在心里,抓在手上。(潘德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文明禮儀應成為過節居家必備
- 2014-02-27文明創建亦需項目化
- 2014-02-27文明創建貴在入耳入腦如心
- 2014-02-27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呵護
- 2014-02-27地鐵禁食令:自由誠可貴 文明價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