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春節期間,廣州市設立的首個“棄嬰安全島”,10天內接收到33名棄嬰。記者獲得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棄嬰島在15天內接收的棄嬰數量已增至79名。
棄嬰安全島從設立至今,都是眾說紛紜的熱門話題。尤其是媒體隔三差五地報道棄嬰數量的增加,更是攪得輿論熱乎乎。道理越辯越明。因此,對于棄嬰安全島的討論不怕曠日持久,越是起初思考多、爭議大,往往到最后就越能形成金點子。筆者欣喜地看到,主流聲音在切換——從一開始的撻伐棄嬰父母為主到強調政府職責為主,輿論的理性與日俱增。
無論是棄嬰,還是因此衍生的棄嬰安全島,思考仍在進行時。當舉著道德大棒的評論家還在痛斥棄嬰父母時,一張留在在廣州市社會福利院門外的棄嬰島內留下的字條——“虎毒不吃子,今天遺棄骨肉如同用刀削骨,醫生說我兒的病情無藥可治,留在家中會導致更大的家庭悲劇。”,深深地吸引了筆者的眼球。
這不僅僅是一個父親的無奈,也是千千萬萬棄嬰家庭無奈的縮影。據廣州市社會福利院院長徐久介紹,建立棄嬰島以來,接收的棄嬰大多在1歲以下,有的孩子身上插著導管,有的孩子發著高燒,有的孩子衣物中存放著在醫院的治療病歷,這些孩子患有腦癱、唐氏綜合征、血液系統疾病等中重度疾病,如不及時救治將危及生命。另據中國兒童福利和收養中心兒童撫育部主任冀剛的粗略統計,全國各地目前設立的“棄嬰安全島”接收的棄嬰,約99%都是病殘兒童。嬰兒被遺棄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無法承受昂貴的醫療費,無法承受呆傻孩子將來的特殊教育費用,很多家庭擔心因病致貧……以上的訊息,一定程度上凸顯了當前我國兒童福利保障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棄嬰幾乎約等于病殘兒童,這是事實,值得深思。
看病難、看病貴,依舊困擾著不少國人。對于家有病殘兒童的父母,往往不堪重負,那么舍棄兒女也就是無可奈何的艱難抉擇了。如果我國的兒童福利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莫說讓病殘兒童的父母無后顧之憂,哪怕只是減輕他們的負擔,他們當中不少還是能挺下去的。君不見有些父母含辛茹苦養育病殘子女到成年,心力交瘁之下,無奈放棄,甚至做出了極端行為——親手結束病殘子女的生命。因此,在讓棄嬰大門敞開的同時,更要厘清政府的職責,充分動用社會力量使我國的兒童福利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以惠及更多家有病殘子女的家庭。關鍵時刻幫他們一把,別讓他們絕望到“拋兒棄女”,也許這是社會最溫情的一面,也是對病殘兒童最好的結果。
“世上只有媽媽有,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這支耳熟能詳的歌謠,是棄嬰心中深深的痛,因為他們從小就無父無母。因此,棄嬰安全島只能是最后的救命稻草,而不是最佳選擇。政府應該做好的,是提供日益完善的兒童福利制度,進一步救助病殘兒童家庭,以確保病殘兒童不被舍棄,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在完整的家庭里成長。
建設棄嬰安全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但關心我們的下一代,關愛病殘兒童及其家庭,是文明社會的必備條件。(謝文鑫&nin.meng)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干凈中國”是文明中國的前提
- 2014-02-27為環保改變過節習俗是文明的進步
- 2014-02-27文明過節 “開門炮”不妨禁放
- 2014-02-27別以“回歸自然”之名玷污旅游文明
- 2014-02-27煙花遇冷空氣好轉 生態文明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