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福建省空氣質量在全國位居前列,令廣大市民十分自豪。然而進入冬季以來,福州就多次遭遇霧霾襲擾。特別是元旦以來,福州市空氣多日呈污染狀態,局部地區甚至是重度污染。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多種多樣,歸根結底還是與我們缺乏足夠的環保意識有關。
春節和元宵節燃放鞭炮和煙花,是國人的傳統習俗,閩南地區更甚,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讓城市、村莊熱鬧非凡。然而,我們在享受著煙花爆竹之樂的同時,它帶來的環境污染也不容忽視,垃圾遍地,空氣中污染顆粒彌漫,傷人、火災等問題層出不窮。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無疑會進一步加重空氣污染,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在年味和環保之間選擇,很多人或許會想“放煙花爆竹的人那么多,不差我一個,而且閩南地區空氣質量那么好,沒關系”,都暫時性的選擇了年味,加入燃放煙花爆竹隊伍中,增加了空氣污染的嚴重程度與霧霾天迭加。盲目樂觀的想法必然將我們再次陷入空氣污染的包圍中,這種情況應當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燃放爆竹確是重要民俗,它源于農耕時代,寄寓著當時人們驅魔避邪的愿望。但人口集中、高樓林立的城市,燃放的危害性越來越突出。鞭炮聲不絕于耳,它帶來的不僅有聲音污染,還有空氣污染。因為研究顯示,現代的煙花爆竹主要原料為黑火藥,含硫黃、木炭粉、硝酸鉀、高氯酸鉀、氯酸鉀等化學物質,燃燒后空氣中產生的顆粒物濃度可瞬間飆升40倍以上。一些大型煙花爆竹產生的污染物則更多。
逢年過節燃放煙花爆竹,是千年來形成的民俗文化,短時間內要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難度或許較大,但是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民眾意識到煙花爆竹帶來的危害,環保型鼓勵引導企業生產污染少的煙花爆竹,最后逐步減少因燃放煙花爆竹造成的危害,并非不可能。而且專業人士也指出,盡管煙花爆竹造成的污染,短時間內就會消散,不是形成霧霾的主因和“禍首”,但文明燃放煙花爆竹也是必要的,可盡量減少燃放數量,少放或不放煙花爆竹,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環保年。
越是好的環境,越需要我們細心加以呵護。維護良好生態環境,營造碧水藍天美景,需要廣大市民共同努力,從身邊小事做起。 (謝建喜)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干凈中國”是文明中國的前提
- 2014-02-27為環保改變過節習俗是文明的進步
- 2014-02-27文明過節 “開門炮”不妨禁放
- 2014-02-27別以“回歸自然”之名玷污旅游文明
- 2014-02-27煙花遇冷空氣好轉 生態文明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