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里,無論媒體報道,還是街談巷議;無論朋友交流,還是親屬反映,都突出一個鮮明的主題:今年的新春佳節格外"新"。具體新在哪里?我歸結了一下,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遏制公款購買年貨,黨風政風新。往年,公職人員年貨基本不用自己掏腰包,下邊送、單位發,吃的喝的不算,還有的送、發購物卡、代金券。除去自家開銷,還落得個"年年有余"。今年則不然,中央明令禁止各級、各單位用濫發錢物,嚴禁收受索要各種年貨、購物卡……。自己掏錢辦年貨,有效地預防了節日腐敗,促進了黨風政風好轉。
禁止公款消費賀卡,賀年形式新。以往,每逢元旦、春節,一些地方和單位用公款大量購買、印制、郵寄、贈送賀年卡、明信片、年歷等物品,且印制越來越奢華、浪費越來越嚴重,助長了形式主義、奢靡之風。今年,各級、各單位堅決響應中央的號召,杜絕公款印制、購買賀卡年歷,代之以信件、電話、網絡并舉的方式,用短信、電子賀卡、微信、微視拜年,營造了健康良好的"自然生態"和"政治生態"環境。
燃放煙花爆竹的少,呼吸空氣新。自進入臘月以來,夜幕降臨之后,小區的爆竹聲就斷斷續續,不絕于耳,日漸激烈,"鞭炮、花炮、雙響炮,炮炮震耳;老人、病人、膽怯人,人人揪心。"除夕之夜,爆竹聲震聾發聵,對人的侵擾登峰造極,直覺得晚會看不好,想睡睡不了;三十放通宵,初一接上了。這煩人的爆竹聲,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非得到過了正月十五才善罷甘休。今年,人們自覺遵守"限放"規定,不僅在禁放時段內不燃放,即便是允許燃放的時段內盡量少放甚至不放。大年初一剛開門,人們不約而同地發出感慨:"今年的燃放煙花爆竹的比往年少多了,早晨的空氣比往年清新多了"。
倡導文明過節娛樂,休閑方式新。春節長假,大家開展了許多有益的活動,比如家人團聚,享受人間親情;孝親敬老,盡好晚輩之心;野外郊游,飽賞平日風光;休閑娛樂,對身體適度調修;學習充電,為日后儲蓄能量。有了文明為底線,我們收獲了更多的節日快樂。
關注弱勢眼睛向下,拜年思路新。一個人、一個單位給什么人拜年,反映著價值取向、輿論導向、社會風向、發展方向。每逢春節,在基層工作的一朋友都說特別忙,所不同的是,今年的忙與往年大不相同。以往多是臨近年關緊七忙八地操持往上級機關跑,大包小裹的土特產給相關領導送;而今年則忙著組織社區干部往扶貧點上跑,還要隨同上級領導和機關給困難戶拜年。春節拜年不忘窮親戚,這樣拜年的思路對、方向正。
佳節傳佳話,新春蕩新風。歸根結底,這新風尚歸功于黨中央反腐倡廉的決心和力度,歸功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切中時弊;歸功于各級干部的嚴格自律,歸功于廣大群眾和媒體的有效監督。(艾立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禁鞭政令尚需內化為城市文明
- 2014-02-27節儉文明過節 讓春節回歸親情本質
- 2014-02-27多年堅持和患者過年 倡導文明風尚
- 2014-02-27(春節出境游 文明伴左右)讓風度比風景更美
- 2014-02-27遠離煙花爆竹 讓年俗服務于健康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