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市民走在綠意盎然的街道上,愜意地享受著這份“綠色福利”。
干凈整潔的東孚鎮西山社村道。
循環經濟
老工業區華麗轉身
在“生態理念”的引領下,海滄正從GDP走向綠色GDP。如何實現綠色GDP,打造有質量的經濟升級版?站在新的起點,海滄區決策者勾勒出“美麗廈門新城區新社區”的藍圖,綠色GDP為“大氣、大雅、大美”的海滄注入新的活力。
新陽工業區,就是從GDP向綠色GDP成功轉型的典范之作。通過“騰籠換鳳”,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創新,不經意間,新陽工業區的產業生態已翩然改寫。在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中,“海西先進制造業基地”破繭而出。
針對工業區面臨的幾大瓶頸,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新陽街道打響“破繭”戰役:首先,對現有的企業用地進行梳理,整理出企業用地效益率排名,與用地效益低的企業進行轉型溝通,實行有限用地的“內涵式”發展;其次,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上市,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再次,提高招商門檻,重點轉向打造總部經濟。
在這場“破繭”戰役中,“以點突破、環狀發展”堪稱神來之筆。新陽街道通過連續打造數個“蛻變點”區域,將工業區、周邊三個村居以及馬鑾灣結合起來,拉開發展新型生態經濟的環狀框架。在實施“強二進三”的戰略大局中,新陽街道將原來的翁角路舊廠房改造成新陽文化商業中心,獨具慧眼的永輝超市率先入駐,并迅速摘得閩南地區30家同品牌店營業額桂冠。
永輝超市的成功引發了“羊群效應”,與其一墻之隔的悅實廣場從開建之日便吸引眾多知名商家的眼球,夏商百貨、金逸影院、肯德基、海堤茶葉、民生銀行等眾多知名品牌紛紛入駐,品牌、人流、商流聚集效應日益凸顯。在“生態理念”的引領下,這種舊工業區華麗轉身“文化商業區”的模式,也被視為海滄區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騰籠換鳳的經典“樣本”。
海滄“循環經濟”系統引起了學界的關注。廈大專家認為,這種新型的經濟模式,暗合了工業區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也為工業園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子。廈大專家甚至建議,新陽的“循環經濟”系統可以在深度優化后,進行高位“移植”和“嫁接”,復制到廈門乃至國內眾多的工業園區。
記者了解到,為了推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生態經濟進一步發展,海滄在企業中推行環境管理體系及清潔生產技術,在工業企業推行廢水深度處理再利用示范項目。目前,全區共有70多家企業開展ISO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56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20余個中水或再生水回用工程,海滄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達到90%以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1-15海滄全力沖刺國家級生態區 打造美麗宜居新城區新社區
- 2014-01-09福州市人大代表關注“生態文明” 熱議“美麗福州”
- 2014-01-082013“美麗中國”系列排名出爐 福建生態全國省區第一
- 2013-12-30干部帶頭生態安葬是轉變作風的重要一步
- 2013-12-27龍巖市四家單位獲評“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