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按照該《意見》,黨員、干部去世后一般不召開追悼會,并帶頭火葬和生態安葬,政府同時鼓勵黨員、干部去世后捐獻遺體或器官。(網易新聞)
我國現行的殯葬管理政策的核心內容是改革土葬,這一理論主要依據是土葬會導致“死人與活人爭地”,造成耕地減少,國家糧食供給不足,影響國計民生。近年來,雖然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實行了火葬,但仍然存在較突出的問題,如一些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借辦喪事之機,大肆斂財,修建大墓豪華墓。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勝利、永葆生機活力的法寶。當前,一些干部放棄了節儉的品質,特別是在中央頒布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以后,仍然頂風而上,行違法亂紀事,不僅作風難轉,起不到表率作用,反倒成了為害群之馬、鍋中腥油。
轉作風不僅是針對當前機關門難進、人員臉難看、事難辦的現狀提出的應景策略,更是夯實我黨群眾基礎,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婚喪嫁娶等事務與民生休息相關,更是展現一地區精神面貌、人口素質的重要標質,因此,作為黨員干部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始終以科學發展為指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明辨大是大非,自覺同封建迷信劃清界線,同你俗的生活狀態撇清關系,作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社會新風尚的引領者,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
開追悼會請人頌讀生前事跡不如多做些百姓滿意、功在千秋的事情;開流水席大講排場不如多吃些百家飯,體會百姓冷暖;進棺入地修墳立碑不如立一座屹而不倒、牢不可摧的百姓口碑。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轉變作風不是用來說的,而是真正需要我們領導干部切身踐行的,它既需要從大方面著眼,又要在細微之處、關鍵部位著手,最后以手術刀般政策,剜除干部作風上的瘡疤,才能使干部轉變作風得實效,人民群眾得實惠,因此說來,干部帶頭生態安葬是黨員干部素質提升的有力展現,是轉變作風的重要一步。(維夏)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30解決讓座問題不能寄望于道德綁架
- 2013-12-30完善道德“生態系統”
- 2013-12-30志愿服務彰顯社會道德力量
- 2013-12-30貼心幫扶道德模范讓好人有好報
- 2013-12-30道德之樹 不應掩蓋事實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