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成功 能否奏響曾經的算盤珠?
http://www.caoliu14.com?2013-12-30 16:59? 鄧微?來源:南昌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一去九進一……”這些珠算口訣你還記得嗎?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珠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我國第30個被列為非遺的項目。隨后,圍繞“珠算”這個熱點話題進行的各種討論一直在繼續:珠算是否該重回學生課堂?我們又該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這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生上課應以學習知識為己任,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片面的放大“非遺”效應是不可取的。所以,盡管這次珠算申遺成功,但就此掀起重返校園的熱潮也是沒有必要。
不普及珠算不代表遺忘中國文化,就像我們現在普及電腦卻也提倡練習書法一樣。翻開歷史的長河,中國人在公元前550年發明了珠算,當時,隨著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數學計算日益復雜,于是珠算應運而生,也屬中國人首創。誠然,珠算不是一個人創造,而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在沒有發明電器產品之前的數千年里,算盤是中國乃至世界主要的運算技能工具。
古老的珠算以其簡單容易接受的數學原理,伴隨了一代又一代國人的成長。曾經走進老胡同里就能聽到那熟悉的“噼里啪啦“聲仿佛一首悅耳的音樂,豐富了我們童年的記憶。
除了文化的傳承,珠算本身也有靈活手指、開發大腦的作用。有的學校把珠算作為培養孩子的業余興趣,在課后開設了珠算課和社團活動,讓不少孩子獲得用珠算練習手動和心算的技能。
珠算成功申請到世遺,這是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古老的中國文化獲得世界的認可,并永遠熠熠閃光。將珠算文化保護并傳承下去,必定將成為我們每一代國人義不容辭的使命。(鄧微)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12-30“南藝教授被撞放棄索賠”樹道德標桿
- 2013-12-30解決讓座問題不能寄望于道德綁架
- 2013-12-30完善道德“生態系統”
- 2013-12-30志愿服務彰顯社會道德力量
- 2013-12-30貼心幫扶道德模范讓好人有好報